2021年3月 第111页
-
纳米技术在纺织品后整理中有哪些实用效果?
答 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而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就有七八万纳米。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创造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0nm这样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学科--“纳米科技”。纳米材料在磁、完、电、热、化学等诸方面,具有一般材料所不具备的非常性质并显示出重要价值。 目前,纳米技术在面料后后整理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抑菌、防臭、抗静电、红外线、紫外线汲取等方面。 ①纳米抑菌、防臭后整理。大多数有机抑菌、防臭剂存在耐热性差、易挥发、易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安全性较差等缺点,为此人们积极开发研究无机...
-
什么叫爱乐手感整理?
答 爱乐(AIRO)手感后整理是指织物由意大利白卡拉尼(PLANCALANI)机械公司制造的Ai-RO 1000气流柔软后整理机进行的后整理。AIRO 1000气流柔软后整理机利用强大的气流,在高温、高压状态下,通过非常的文丘里管以绳状形式送布。每根文丘里管由一个鼓风机操纵。布料在文丘里管中被气流加以揉搓,然后将布料喷出,使布料在失压过程中产生膨化。后将布料抛至机器后方的不锈钢拉板上,再将布料落入机器的主柜,通过铺在上面的特氟纶板,柔和地滑至机器前部,再进行循环的抽式柔软后整理。由此,在刹那完成了三步机械柔软作用。...
-
.什么叫棉织物的失重整理?
答 棉织物的失重后整理早由日本TS公司和KK公司提倡,现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失重后整理是利用一种能有选择地水解纤维素的酶,利用纤维素酶分解棉纤维表面的绒毛和原纤维,然后再分解纤维表面使它变细。通过分解绒毛和原纤维使纤维变细,使织物手感变得特别柔软,改善了它的悬垂性。 当纤维素酶在棉纤维表面发生作用时,计算失重率和预防纤维强度下降是关键问题。一般操纵5%的失重率,纤维强力下降也可得到操纵。 这种失重后整理如能用于韧皮织物,不但可使织物柔软,而且表皮的刺痒感也可获得改善。 A...
-
印染产品纬斜疵病产生原因及防止途径应从哪几方面着手?
答 印染整理产品纬斜疵病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回纳为以下几种。 ①全幅直线纬斜。这类纬斜的特点是纬纱基本是直线,和水平标准呈30°左右斜度。这类纬斜是织物在染整整理中受张力拖动前进,当经纬交点上受力有大小时,在纬纱上不能水平前进而有快慢或滞缓前进的差异,形成了纬纱的歪斜,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a.织厂来的织物有时单边紧或两边紧中间松,在绳状整理时造成包卷,开幅困难,易产生直线纬斜。 b.有时织厂来坯开剪不直,印染厂缝头时,未能撕齐就缝,造成缝头纬斜,经后整理时,又没有改正,歪斜程度更甚。 c.当平幅整理时,...
-
中国农科院阐明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爱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和操纵团队阐明我国棉花害虫种群地位演替机制,为系统防控害虫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该研究基于1991-2015年我国黄河与长江流域棉区51个植棉县的历史监测数据,系统分析土地利用、Bt棉花种植、天气条件等因素对棉铃虫、盲蝽、棉蚜三类主要棉花害虫发生危害的影响效应。 结果表明,Bt棉花对棉田害虫发生和防治产生深远影响。Bt棉花种植操纵棉铃虫种群发生,使用于棉铃虫防治杀虫剂使用量大幅下降,进而导致自然天敌对蚜...
-
棉花轻简高效机械化采棉技术
10月26日,由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江苏创新团队研发的棉花轻简高效机械化采棉技术成果在盐城市大丰稻麦原种场盐碱土基地示范成功。该项成果填补江苏省机采棉技术空白,为盐城市棉花基地由内地良田向盐碱滩涂转移、植棉方式由育苗移栽向直播机采转变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该项技术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盐城市经济作物高效益、高质量进展,促进经作生产绿色转型与绿色跨越。 标题:棉花轻简高效机械化采棉技术AAASDFWERTEYRHF...
-
新疆棉花残秆残膜回收技术分析
新疆精河县是新疆棉花种植大县,棉花产量显著,品质优异,是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主要产业。精河县自1990年开始大面积使用地膜,田间残膜量也逐年增大,对土壤环境造成的白色污染越来越严峻,可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据2009年统计每亩地残膜预留达到26kg之多,给长期植棉的农区带来极大困难与灾害。 2003年早先,精河县农民基本采纳犁铲、铁叉收集残膜,耗时费力,净收率70%左右,农民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中心农机补贴资金的加大,购买新机具逐渐增多,新技术产品不断提高,农户不但见证残膜归收机的技术变革,同样也在体味带来的...
-
科研人员绘制出陆地棉和海岛棉的参考基因组
解码棉花基因组能深入知道棉花种的起源进化及棉花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华中农业大学棉花遗传改良团队联合海外研究团队,共同解析异源四倍体培植种陆地棉与海岛棉的参考基因组序列,为棉花基因组进化与功能基因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3日在线发表这一新研究成果。 陆地棉与海岛棉是当前棉花生产上主要使用的两个异源四倍体培植种,陆地棉产量高,适应性强,海岛棉的产量低,但其纤维品质比陆地棉优。虽两个棉花的基因组草图已发表,但由于组装质量与尽整性不高,到底哪些基因组片段操纵海岛棉优异纤维品质的形成等向...
-
抗虫棉:为了棉花姓“中国”
抗虫棉的研究源自国家高技术研究进展规划(863计划)的组织与实施。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与高技术竞争的挑战,我国于1986年3月正式启动863计划,包含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在内的中国高技术研究进展由此掀开新的篇章。邓小平同志高度关怀中国农业的进展,他曾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正是在这一望看的指引下,根据当时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抗虫棉研究迅速上马,并列为重大关键技术项目。中国科学家仅用5年,不到国外公司一半的时间,就获得抗虫效果显著并有生产应用潜力的转基...
-
让“生态皮革”上染率近%
我国是染料生产大国,也是真皮生产大国。大连理工大学张淑芬教授团队开辟的低聚合度多羧酸大分子染料用于真皮上色时色泽丰满、匀染性与透染性好、上染率近100%,满足染料与真皮行业提升产品性能的行业进展需求,为实现“生态真皮”提供可以近100%上染、安全高质量的真皮染料,该项目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 真皮行业终产品是皮衣、沙发、汽车座椅等皮具,都需染料上色。但传统真皮用弱酸性染料上色无铬鞣皮时,上染率与上色牢度低,而金属络合染料中又含有铬等有毒害性受限重金属,这些染料均不能满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