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是生产优质蚕茧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日前,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来黔江调研时,他的专家团队认为黔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进蚕桑品牌建设屡创佳绩。
重庆市黔江区森林覆盖率为68%,是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蚕桑之乡。黔江蚕桑丝基地规模大,标准桑园覆盖80%的乡镇街道,蚕茧产量由2000年的1800余担达到2020年的8万余担。产业链条全。培育蚕桑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丝绸工业企业5家、生物加工企业9家,建成黔江·桐乡丝绸工业园、山东海通丝绸全产业链加工园,构建起集科研、栽桑、养蚕、烘炕、缫丝、织绸、丝纺、服装、地毯、外贸出口及桑蚕附属物深加工于一体的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链条。
示范带动强。蚕农综合收入达2亿元以上,涉及1万余农户承包耕地用于栽桑;有5500余户养蚕,带动1.2万余人从事蚕业生产;栽桑养蚕成为70%贫困村的主要增收产业,带动贫困户586户2200余人实现增收,尤其是金溪镇发展桑园1万亩,成为全市产业脱贫的示范镇。
茧丝质量优。黔江气候宜桑宜蚕,经鉴定全区桑蚕茧80%以上能缫5A、6A级生丝,太极乡和濯水镇有机桑栽植基地获“有机转换认证”,桑蚕丝获“有机产品认证”和欧盟质量认证。
发展保障好。区委区政府持续引导,以“政策强”支撑“产业强”,连续10年出台政策支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整合政策、资金、项目向茧丝绸产业倾斜,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
创新驱动强。围绕亩桑综合效益8000元以上目标,落实桑园“七升一降”工作措施,发展“桑—菜(菌)”“桑—旅”等多种经营,打造一批蚕桑小镇,促进桑文旅融合发展。成立茧丝绸院士专家工作站、市蚕科院黔江分院,探索总结出“六化五配套”蚕业技术路线和发展路线,实现生产省力化、装备智能化、管理智慧化的发展路径。
收益有保障。率先在全国开展规模化蚕茧收益保险试点工作,有效降低2020年因疫情和特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深受蚕农欢迎。
2021年桑园规模持续扩大,新栽桑10039亩。蚕桑全产业链建设再上台阶。海通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有序推进,已完成一期5组缫丝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安装调式工作,于7月1日试生产。2021年上半年,全桑枝食用菌在石会镇推广发展。
蚕桑品牌建设再创佳绩。2021年5月,“黔江桑蚕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建立了鲜级茧收购定价机制,蚕茧收购价格参照执行四川省珙县、高县、仪陇、武胜等地当季蚕茧平均价格。
集成创新“六化五配套”山地蚕桑产业发展路线。2020起,全区小蚕共育室全部实现自动升降温及补湿;2021年在濯水建设了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在金溪、新华推广小蚕1-3龄共育模式并试点成功;在金石片区试点桑树隔年春伐等剪伐模式;在石会开展桑枝综合利用,并集成创新《黔江模式—山地智慧蚕桑工厂整体技术方案》。
AAA防紫外线面料网GFREGRTTHR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中国纺联赴贵州苗绣产业考察团走进贵阳、凯里
- 下一篇: 桐乡:“活化”百年濮绸,振兴传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