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人民币“外升内贬”带来的种种变化,将不断考验每个外贸企业主的智慧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新数据显示,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0930,较前一交易日继续上涨20个基点,再次刷新汇改以来纪录。
“这种开年即升的态势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当日,青岛福瑞希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群在电话中语气沉重,由于公司认为人民币汇率在年初不会有较大变动,因此刚刚签订的一笔订单中,并没有做套期保值,“3个月内,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我们这笔单子就白做了。”
采访中,愈来愈多的外贸企业主开始谈及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高达34.8%的升值带来的影响。同时,也频频提到人民币“内贬”带来的诸多经营压力。
“人民币对外升值带来了大量的财务费用,对内贬值又增加了企业成本,企业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李瑞群感叹。
“外升内贬”的走势将持续多久,企业又该如何生存,或许,我们从汇改8年多来一个个进出口企业自身演变中,可以略窥一二。
外升:出口企业利润腰斩进口商获益不小
“好的时候应该在1995年至2005年那段时间,可谓黄金十年。”说起外贸企业的生存环境,从事服装出口生意的青岛振兴服装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章鸿海对记者如此表示。
1998年,章鸿海到青岛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负责销售,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为衣帽制品。当时青岛多数服装加工企业都在拓展海外市场,作为刚进入这一行业的“新兵”,章鸿海很快就看到了外贸带来的商机。“汇率稳定、市场大、利润高,好多企业的出口额每年都能有两三倍的增长。”
2004年后,积累了一定客户资源的章鸿海决定单干,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外贸加工企业,然而很快他发现自己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汇率。
“2005年汇改启动,人民币对美元7月21日一天就从8.2765调整为8.11,涨了2.1%。”章鸿海说,这意味着企业手中已经签订的订单,当天就缩水了2.1%。
随后的3年间,章鸿海充分感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对美元已经从"8"时代到了"6"时代,涨幅接近20%。有时候年初接的100万美元的单子,半年后交货,发现光在汇率上就要损失40多万元。”章鸿海说,这让公司产品利润率从初的超过40%,一度跌到20%左右。
章鸿海坦言,面对汇率波动,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订单量迅速减少,其一度有退出这个行业的打算。不过,2008年至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平稳表现,让他坚持了下来。两年的喘息,也让他的企业在应对随后一波人民币升值(2011至今,涨幅约为12%)中有所准备,“即便如此,我们现在的利润率也降到了15%,净利润率更是个位数。”
与之相比,进入外贸行业不久的李瑞群应对近期人民币升值时则显得经验不足。“我们主要做欧美市场,印象比较深的是2010年年初,前3个月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涨了10%,当时有一笔单子我们亏了不少。”
当然,在被人民币升值不断挤压的出口企业对面,进口贸易商的日子则较为好过。从事铜材等金属原材料进口业务的青岛莱克兴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詹书将对记者表示,2006年进口铜材价格约为5800美元/吨,按照当时1∶8左右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4.5万元/吨,“如果这笔款拖半年再付,仅汇率上,每吨就能赚3000元。”
同时,詹书将表示,业务量比较大的进口企业,其会有一定的外币负债,人民币升值也会令其获利不菲,“比如,一家企业负债1000万美元,汇率为6.3,即需要用6300万元来还,年内人民币升值3%,汇率变为6.11,企业负债也就成了6110万元,这意味着企业仅通过汇率变动就减少了190万元负债。”
内贬:成本增加困扰企业
不过,即便如此,詹书将的公司并未有所发展,反而备受挤压。这是因为,在人民币“外升”的背景下,“内贬”也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国内通胀,物价上扬,企业的成本随之上涨,其中人工成本是上涨快的一环,”詹书将说,“5年前我的员工工资每个月1000多块钱,现在3000块都招不到人。”
从事猪肉产品进口生意的青岛安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鑫泉也对记者表示,仅去年人工成本就上涨了三成,“一般人工成本占到企业成本的1/3,这一涨幅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
当然,对于一些出口加工企业来说,人民币“内贬”带来的还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章鸿海表示,由于国家实行棉花进口配额限制,以限制大量的海外棉花进口冲击国内棉花市场,所以国内纺织企业主要使用的是国内棉花,但每吨国内棉价高于国际棉价四五千元,这造成出口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极大。
实际上,由于出口订单在定价时参照的成本基准为较低的国际棉价,因此订单价格往往在低位徘徊。而用国内高成本棉花生产国际上不断跌价的棉纱,意味着企业生产量越大,被吞噬的利润就越多。
“对出口企业来说压力更大,就是两边受气、夹缝求生。”李瑞群说。
应对:转型已成必然套保操作对冲风险
采访中,人民币“外升内贬”的走势还能持续多久,成为诸多企业关心的话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教授吴敏对记者表示,人民币的表现与中国的经济结构有极大关系。“一方面,中国近年来较高的经济增速、长期的贸易顺差、大规模的外资流入,都在推动着人民币对外币不断走高;另一方面,适度通胀也是经济增长的代价,加上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拉动占据重要位置,使得货币发行总量较大,进而造成“内贬”。
“考虑上述因素会在今后几年内继续存在,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态势不会改变。”吴敏表示,外贸企业需要尽快调整,以应对后续变化,“比如人民币可能会很快进入‘5’时代,再比如人工成本将继续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改变。“现在看来,转型已成必然。”章鸿海表示,其有意打开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并引入了一批高档产品生产线。平度一家从事玩具生产出口企业的负责人则表示,其有意将公司部分业务转移至加拿大,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寻求更好商机。“我了解的一些企业,还把生产基地搬到东南亚国家,避免人工等经营成本的增加。”
同时,多数接受记者采访的出口企业开始着意于用金融工具对冲汇率风险。“一般就是在签订订单的时候,做相应金额的套保操作,对冲风险。”一名企业主表示。
不过,这种方式随着人民币汇率日趋加大的波动,也变得不好操作。青岛益佳轻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胜曾对记者表示,就连银行等专业机构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也不好把握,企业一旦做错方向,也会有所损失。
总之,如何应对人民币“外升内贬”带来的种种变化,将不断考验每个外贸企业主的智慧。
AAADFGTEHTRY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常用的印花有哪几种,各特点?
- 下一篇: 韩国拟鼓励平行进口以降名牌进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