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辐射面料正文

广西河池:百年老产业奔向千亿新丝路

城南二哥 防辐射面料 2023-07-11 14:45:28 198 0

  世界蚕桑看中国,中国蚕桑看广西,广西蚕桑看河池。历经百年传承,“中国丝绸新都”河池的茧丝绸产业一跃而上,蚕桑基地规模、茧丝加工能力连续18年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发展成为全国大产茧市、广西大蚕桑茧丝生产基地。

  然而,受到全球通胀、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茧丝绸产业近年来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逆境之下,一场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强筋壮骨”的转型突围,在河池茧丝绸行业中持续升温。

  数智化、互联网+、5G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河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2+5+N”工业产业体系;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千亿蚕桑茧丝绸产业集群,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破解瓶颈制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底气、提振信心,让百年老产业奔向千亿新丝路,再次迎来发展新风口。

  以品质造品牌

  河池丝绸登上国际舞台

  河池的茧丝绸究竟有多“火”?

  作为“中国蚕桑之乡”,古城宜州给出了答案:蚕吐出的“黄金茧丝”,被北京故宫用于复原皇家蚕丝被;高品级生丝成为路易威登、爱马仕、香奈儿等奢侈品牌的指定原材料;丝绸制品登上美国亚马逊网上商城;丝绸服装在全球高端付费会员制商店被顾客一抢而空……

  “十三五”期间,宜州的6A级高等级生丝、蚕丝面膜、蚕蛹等30多种桑蚕丝产品,出口日本、印度、意大利等10多个亚欧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从1100多万元人民币跃升至2亿元人民币;资源综合利用年总产值超过56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价值累计超100亿元。

  “以品质造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位于宜州经济开发区的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创业经历。

  过去,嘉联丝绸依靠缫丝加工白厂丝,虽然年产值过亿元,但附加值低,做得再好再多,也始终处于产业链底端,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转机发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嘉联丝绸抓住机遇,说服股东,在深圳投资开设工作室,通过猎头公司募集管理、营销、设计团队,将自主品牌的高端蚕丝被和丝绸制品推向大湾区市场,进军产业链顶端的丝绸家纺行业。

  在丝绸家纺行业立足,道坎是年销量突破1000万元,第二道坎是年销量突破5000万元,只要迈过第二道坎,就会有无限可能。经过5年的打拼,嘉联丝绸的“南方丝巢”“三姐印象”“一丝ease”等品牌逐步在粤港澳大湾区站稳脚跟,并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目前,公司2023年的丝绸家纺销售订单已超过7000万元,年销售量有望突破1亿元。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像嘉联丝绸一样“走出去”,闯出一片新天地,河池市广泛搭建对外开放平台。目前,东盟国际茧丝绸交易中心、中国丝绸交易市场先后落户河池,茧丝绸大宗商品交易电商平台相继建成,企业交易结算、融资保险、仓储物流等业务日趋活跃;品牌企业营销模式不断创新,“绮源”“刘三姐”“丝路印记”等一大批自主品牌获评“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中国丝绸协会“高档丝绸标志”,强大的品牌效应带动线上线下销售在国内外全面开花,河池丝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已成功召开中国国际丝绸会议、全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场会、中国丝绸大会暨中国丝绸交易会等国家级行业盛会,极大增进了与国内外业界的交流合作,充分展现了河池茧丝绸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形象和新面貌,也让河池这片蕴藏无限机会的热土创造出更多无限可能。

  从手动到自动

  织出乡村振兴新锦绣

  春天里,在河池山乡村野,万亩桑树迎风摇曳,犹如绿色海洋。郁郁葱葱的桑园里,桑葚挂满枝头,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依靠种桑养蚕,去年我家收入超过12万元,今年争取更上一层楼。”在宜州区德胜镇上坪村洞口屯,蚕农兰辉锋看着他家的20多亩桑树,信心满满地说。兰辉锋自信的底气,源自他家中日益完备的省力化育蚕设施。

  “过去,两个劳动力养1张蚕蛋,需要从早忙到晚。现在,同样是两个劳动力,不仅每批至少可以养2张蚕蛋,而且轻松多了。”在自家数百平方米的蚕房里,兰辉锋指着自动上蔟平台、轨道平台、自动取茧机等设备,打开了话匣子。

  就拿自动取茧机来说,兰辉锋介绍,过去,蚕虫在方格蔟结茧后,需要人工将蚕茧一颗颗从方格蔟摘下,一个人忙上一整天,才摘得50公斤蚕茧。现在,即便是容量大了一倍的塑筐方格蔟,只需将蔟推入机器,用脚轻轻一踩,不到2秒钟,就能取下一整张蔟的蚕茧,一个人半天不到,就能取完200多公斤蚕茧。一台机器还可以由几家农户轮流使用,不仅人工成本大大减少,而且工作效率提升数倍。

  同样使用省力育蚕设施的,还有村民宁丽。她的蚕房设备由当地的茧丝绸企业出资修建,其中的电动轨道平台,一改以往肩挑背扛进入蚕房消毒、喂桑的育蚕方式,如今只需在蚕房铺设简易轨道,再在轨道上架设电动平台,就可实现消毒、喂蚕自动化。消毒时,随着电动平台缓缓移动,安装在上面的机器,能在短时间内自动完成石灰喷撒作业;喂蚕时,人可以坐在匀速移动的平台上,为蚕虫快速投放桑叶。

  与蚕房一同改变的,还有宁丽一家人的生活。目前,宁丽家中已购置有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年收入超过7万元。

  近年来,随着蚕桑新品种研发及良种良法在全市的推广,延续了数百年的原始养蚕方式,正不断向自动化、数智化升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宜州区德胜镇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嘉联丝绸公司研发了行内首个智能化多层饲育车间,让蚕虫住进4栋48层蚕簸共9米高的“摩天大楼”里。过去10名工人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需2名工人就能完成。

  在刘三姐镇良村村叒木天虫蚕业科技示范基地,“智慧养蚕”平台依托5G物联网、5G+VR、AI+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实现桑蚕养殖整个过程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将蚕虫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古老的蚕桑产业在新发展理念、新技术手段、新融合思路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生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黄康东介绍,目前,河池蚕桑生产遍及全市11个县(区)128个乡(镇),种桑养蚕的农户超过20万户,约100万群众从中受益,养蚕户年均收入超过4.5万元;拥有相关创新发明专利70多项,小蚕共育、方格蔟营茧等先进技术推广使用率全国领先。

  让织造变智造

  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蚕桑茧丝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领先的核心技术。

  2022年,总投资18.5亿元,集缫丝、真丝绸织造、练白、数码印花等茧丝绸全产业链深度加工为一体的广西国色天丝产业园项目,在宜州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真丝绸炼染印技术,可实现数字化订单式工厂目标,填补广西真丝绸炼染印生产的空白。”该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郑小兵说。

  据悉,广西国色天丝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拥有自动缫丝机100组,真丝绸练白和数码印花日产能各10万米的硬件能力,每年可产生丝3000吨、成品绸3000万米,年预计总产值25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500个。

  同时拔地而起的,还有与广西国色天丝产业园相邻的轻纺城项目标准厂房。

  “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和支持轻纺城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被列为广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也是河池市重点推进的八个重大项目之一。”宜州经济开发区投资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长志介绍,该项目主要建设集服装加工生产、丝绸辅料生产、时装设计、服装产业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服装加工城,计划投资50亿元,拟引进500家企业,投产后,预计年总产值可达250亿元以上。

  一批批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进一步壮大了河池市的“蚕桑—茧丝—丝绸—印染—服装家居”一体化丝绸工业新体系,为“十四五”期间全市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春分过后,河池的新一批春蚕又将陆续结茧,每一个茧球,都在等待一场华丽变身。正加快构建茧丝绸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格局的河池,也将通过工业牵引、龙头带动、技术支撑,不断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拉长茧丝绸产业链,培植产业竞争新优势,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让茧丝绸产业“破茧成蝶”,绽放异彩。

AAA面料网E4T45UY75T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ntff.com/index.php/post/26028.html

功能性面料_阻燃面料_复合面料_涂层面料_防紫外线面料

https://www.cntff.com/

功能性面料网 | 蜀ICP备18039239号-5

Powered By 城南二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关注功能性面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