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辐射面料正文

于都:传统纺织服装业的“智”变

城南二哥 防辐射面料 2023-07-12 09:48:01 128 0

  自动搬运机器人按照指示上下电梯,将裁剪好的面料运送至相应的生产区域;走进试衣间,顾客操作“魔镜”,身高、三围等数据会自动生成;按照国际时装周规模打造的秀场内,每天都有走秀表演,观众可通过直播选购服饰……这是记者近日在于都县看见的新鲜事。

  纺织服装业是于都县头部产业。近年来,该县重点抓好纺织服装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应用,涌现出一批实现数字化升级的制造企业和示范项目。

  智能制造,让车间变“聪明”

  在智能化车间里,各种机器飞速运转,一袋袋棉花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络筒等程序,变成一筒筒优质棉纱;偌大的生产车间,只需几名工人控制按钮就能操作整条生产线。大数据显示屏上,每台织机的运转情况、生产品种、产量等信息一目了然……这是驶入智能制造快车道的江西卫棉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景。数字化改造,让该公司各工序设备联网,实现全流程设备数据采集,企业管理者可实时监控生产状态。

  公司负责人刘观秀说,按照车间8万锭的纺纱生产规模,以往需要2000多名工人,如今200名工人就能完成操作。

  在翡俪文德时装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智慧车间的“新宠”——负责运送布料的自动导向车。流水线上,裁床上的布匹按照激光定位自动剪裁,服装吊挂系统快速将布料送至工人的操作台前,让“人找货”变为“货找人”。据介绍,每种布料都配有专属芯片,工人操作前会扫码。公司另一负责人赵杰说,“比方说某件衣服在质检时发现扣子没钉好,吊挂系统会将衣服自动送到负责这道工序的工人手中返工。”这种“裁片上线,成衣下线”的智能化生产流程可提高30%的生产效率,并大大降低返工率。

  在人们的印象里,纺织服装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招工难、用工贵成为服装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丁有胜表示,近年来,不少服装企业试图通过设备智能化升级来降低人工成本。于都县也通过发放补贴等方式引导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引导纺织服装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智能型转型。据统计,全县现有规上服装企业121家,实施智能化改造63家,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省级5G应用试点示范企业2家。“数字化转型让企业‘瘦身’,人数少了,盈利能力却增强了。”丁有胜说,机器换人是服装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现象,与普通设备相比,高效、节能、省人工是智能设备的共性。

  个性定制,让衣服会“说话”

  2秒钟就能智能体测、服装也可以是你的贴身医生和健身顾问……在于都智能服装产业元宇宙体验中心,每一件看似寻常衣服的背后,都藏着“黑科技”。

  于都工业设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骆育卿指着一件米色羽绒服向记者介绍,这款羽绒服应用了碳纳米管发热技术,通过将发热片和编织导线植入衣服面料中,起到控制衣服温度的作用。

  “智能服装在传统纺织服装的基础上,融合了功能性面辅料、柔性电子技术和智能科技手段。智能服装不仅可用于化工生产、消防等特殊行业,也可用于百姓生活,如健康养老、校园教育。”骆育卿指着一件校服说,“这件校服能实现无感考勤、健康检测、防走失等功能,曾经看似遥远的愿景如今成为现实。”

  随着消费水平升级,大批量、同质化的服饰产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不少服装企业开始谋求个性化定制。而个性化定制的痛点是解决终端量体与工厂数据的衔接,一旦这个痛点解决,定制市场可覆盖更广的范围,包括开拓国际市场。

  对此,赢家时装(赣州)有限公司有自己的妙招。该公司一个智能量体间让记者好奇。“站进去几分钟后,有关你的身高、腰围等数据就直接传送到制衣车间,7天后,一件量身定制的西装就能穿到你身上。”公司负责人李美凤介绍,这台设备目前应用于赢家旗下的两个定制品牌,通过16个深度传感器,2秒钟即可获取30个详细的身材数据。

  个性化定制的核心在于柔性化生产。“智能车间实现了产品与设备、设备与人、人与产品、产品与产品的信息交流,一条生产线从只能生产一款产品,升级至可同时生产十几种产品,以需定产,实现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的目标。原来15至30天的生产周期缩短到7天。”李美凤说,这种多样化、针对性、差异化的个性定制,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品牌用户黏性,也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上下贯通,让产业上“云端”

  3月8日,一场时装秀在于都县FDC时尚综合体内上演。伴随着音乐节拍,模特们在T台上展示于都本土品牌服饰。坐在秀场前排的,不再是明星、时尚买手,而是普通消费者。

  FDC时尚综合体的运营方,深圳前海三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峻峰说,该秀场已达到国际标准,从4月起,每天一场走秀将成为这里的常态,同时把秀场“搬进”直播间,让设计师和服饰直面消费者,实现“模特云上走秀,观众即看即买”。

  潘峻峰说,和寻常服装直播相比,走秀直播更符合“黄金40秒”这一直播法则,更能提升观众对直播的黏性,达到引流量、聚人气的效果。

  “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培育我们的自有品牌。”丁有胜对此想法表示认可,他举例:“于都的‘莱素’旗袍目前只能在本地实体店购买,走秀直播开启后,外地消费者可直接网购。”

  作为一个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FDC时尚综合体是于都纺织服装产业连接全球技术、商业、资源的智能终端:中央智能版房可连接国内外各大城市的技术人员,将设计师的作品传输回来,即可在现场制作样衣;展销厅可帮助设计师对接买手、品牌商或经销商,产生订单后交给于都工厂生产;6个直播间可满足直播卖货和云发布,实现买全球面料,卖全球服装……

  作为企业方,赵杰认为FDC时尚综合体为于都的服装品牌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资源共享的平台,让企业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取暖”,可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在丁有胜看来,FDC时尚综合体的运营方式和于都服装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契合。他说,于都服装产业经历多次转型,逐渐由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进,这需要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强大推动,构建高质量的产业配套体系和全新的产业生态。

  开展数字化工厂认证、支持企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构建柔性化生产等新业态……随着于都出台《关于进一步做优做强数字经济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释放出“企业‘上云’,红利‘落地’”的强烈信号,老区于都,已迈出服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新步伐。

  记者手记

  “智造”需要更多技能人才

  如今,行走在于都服装产业园,随处可见智能化设备和智慧工厂。然而,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不少一线工人开始担心如何保住自己的“饭碗”。

  一个客观事实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器换人的背后,人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未来一个时期,单一技能、单一技术的简单岗位会被“消解”,但新的复合型岗位在快速产生。例如,工厂内的一些重复且简单的任务虽由机器人完成,但智能设备的系统维护、工艺调整及系统集成、软件管控等岗位的人才需求剧增,这就要求企业的转型升级应与人才的技能升级同步进行,着力提高劳动力职业技能和素质。

  因此,面对人工智能,不必过分担忧,但要有所准备。政府应大力加强技能人才培训,为技能人才成长创造优质环境和条件。要优化职业院校技能教育资源,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对企业培训基地的投入,让员工快速掌握技能;完善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和创新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产业工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职业院校社会认同感,让更多青年乐于就读职业院校,实现技能成才。

AAA57865ERT34GSD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ntff.com/index.php/post/26584.html

功能性面料_阻燃面料_复合面料_涂层面料_防紫外线面料

https://www.cntff.com/

功能性面料网 | 蜀ICP备18039239号-5

Powered By 城南二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关注功能性面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