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透湿透气面料正文

凌云:“小桑蚕”织出“致富茧”

城南二哥 透湿透气面料 2023-07-16 08:05:59 127 0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田间地头上,处处可见勤劳的桑农争春抓农事,为一年丰收奔忙。

  3月10日中午,烈日当空,气温接近30℃。此时,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弄塘村的桑农们有的忙着清洁桑园,清除桑园里的枯叶、枝条、杂草;有的忙着刨除病根,剪除弱小或带病枝条;有的忙着刮除虫卵和病斑,摘除病芽病叶......骄阳下,大家的衣服汗湿了,双手也被染黑,但他们的动作依然娴熟麻利,时不时还有说有笑。

  “养蚕就跟养娃一样,得细心还得吃苦,一天得喂三回,不能给饿着。”谈到养蚕时桑农刘进飞说,那段时间都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喂蚕,然后去地里采两回桑叶。

  据了解,在发展种桑养蚕前,刘进飞常年在外地务工,然而由于身体原因,加上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医疗费、学费、生活费让家庭陷入贫困,甚至负债累累,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没有向生活低头,偶然的机会下,2018年刘进飞返乡种桑养蚕。“养蚕是手上活,不费多少体力,只要人勤快,就能挣到钱。”刘进飞说。

  在驻村干部的帮扶和指导下,当年批养了两张半蚕,挣了4000多元钱;全年养了10张蚕,产茧800多斤,收入近20000元。尝到了甜头的他不断扩大规模,2021年建了标准养蚕房,养了90张蚕,收了10800多斤蚕茧,收入近30万元。一家人通过勤劳的双手,用4年时间,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清全部债务、建了新楼房,而且把两个小孩送上了大学、还攒下了存款。“养蚕算是有些经验了,目前有桑园面积40多亩,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今年蚕茧收入会更好。”刘进飞欣慰地说。

  近年来,凌云县将蚕桑产业纳入3个“211“产业发展思路的重点产业来抓,采取“专班协同推进、专人包片示范、农闲集中培训、产中巡回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从“单打独斗”的散户种养,到集中连片的规模化作业,着力培育以家庭农场为生力军的蚕桑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并催生一批专业服务组织,吸引上游茧丝绸企业加入,持续推广“品种优良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上蔟自动化”等技术,农户养蚕时间缩短至15天左右,平均每张蚕可节省工日8个,上茧率由85%提升至95%以上,实现了产业发展节本增效。

  “适宜的天气固然有利于桑树生长,但也非常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凌云县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副主任黄和雨说,春季是桑树大部分病虫害开始活动、传播危害的时期,希望桑农要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综合管理,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在每年批养前必须按照技术要求做好蚕房消毒工作,才能确保成活率。

  “养蚕虽然辛苦,但钱来得快。”沙里瑶族乡龙化村养蚕大户黄献德养蚕7年多了,从初的不到10亩桑园扩展至现在的30多亩,他也因此从一个贫困户成为一名种桑养蚕致富的先进典型,如今有养蚕房480平方米,每年在做好小蚕共育的同时,还带头种桑养蚕,2022年收入近40万元。在他的带动示范下,目前全村有68户种植桑园2000多亩、年养蚕产值达1500多万元。

  截至2022年,凌云已建设千亩蚕桑产业重点村8个,全县累计发展桑园10万亩,建有小蚕共育室31处62间、标准化养蚕房2219间13.8万平方米。2022年开展技术培训46期2380人次,年养蚕14.89万张,产值达到3.17亿元,1139户4834名群众通过养蚕实现稳定脱贫。

  一片片绿色的桑叶、一根根纤细的蚕丝,改变了数以千计贫困群众的窘境,圆了他们增收致富的小康梦。

AAA面料网VBJYTUJGHNH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ntff.com/index.php/post/27084.html

功能性面料_阻燃面料_复合面料_涂层面料_防紫外线面料

https://www.cntff.com/

功能性面料网 | 蜀ICP备18039239号-5

Powered By 城南二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关注功能性面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