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年过7旬、“扎进”纺织行业30多年的福建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纶高纤)董事长郑宝佑,是福建纺织业界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以郑宝佑为代表的“郑氏”三代人创办、经营着多家纺织厂,合计纺纱规模约400万纱锭,占长乐市总纺纱规模600万纱锭的66.67%。在福建长乐纺织行业中,“郑氏”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众人皆知。
这样的成绩足以让很多人羡慕,可郑宝佑却并不满足。2003年,他又向纺纱上游化纤原料进军,创办了金纶高纤。该企业年产涤纶丝约100万吨,目前已成为福建省规模大的涤纶丝生产基地,以及福建省大、全国第四大涤纶短纤生产基地,也是福州地区首家产值过百亿元的纺织化纤企业。
近几年,全国经济普遍遭遇下行压力,福建省政府召集相关企业代表召开座谈分析会。如果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代表共五六名,郑宝佑便会是其中一位,他会被邀请作为纺织业代表参会。郑宝佑坚持给福建省政府传递这样的理念:纺织虽属传统行业,但通过持续创新仍充满发展潜力,大有可为。
那么,“郑氏”的纺纱规模能从初的几千纱锭迅速扩张到400多万纱锭,且在市场行情不好的这4年依然不愁销,经营“秘诀”是什么?从纺纱厂向上延伸到年产100万吨的化纤原料生产,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既有化纤原料又有纺纱厂,这样的产业链配套有哪些竞争优势?相比江浙一带的聚酯涤纶企业,坚持“深耕”福建长乐的金纶高纤凸显出哪些特点?近几年行情低迷,金纶高纤进行了哪些调整,有哪些新思路?
长丝“私销”
在没有成立金纶高纤的2003年以前,长乐纺纱企业需要的涤纶短纤原料多从江浙一带,甚至从国外采购。为了解决大家共同面临的原料瓶颈问题,郑宝佑看准时机,投资成立了金纶高纤。
金纶高纤一期20万吨涤纶短纤项目于2005年投产,二期20万吨涤纶长丝生产线于2008年投产。2012年年底,三四期项目也全部投产。目前,金纶高纤涤纶长丝年产量约50万吨,涤纶短纤年产量约50万吨。
“涤纶短纤项目达产后,考虑到当地纺织产业发达、经编厂多、下游需求量大,我们又投建了长丝项目,包括POY、DTY、FDY品种,这些产品在长乐享有很高的信誉。长乐过去没有化纤原料,纺织厂要去江浙一带买产品,运费要自己承担。金纶高纤成立后,使长乐纺织企业的原料实现了就近供应,节约了他们的采购成本。可以说,金纶高纤自投产起,就担负着长乐纺织原料供应的任务。长乐纺织业目前这么发达,跟金纶高纤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郑宝佑这样分析投资上游原料的价值。
郑宝佑至今仍对前几年生意的火爆记忆犹新。他回忆道:“2010年以前,客户买我们的涤纶长丝甚至要托关系,托亲戚朋友,但我们也没办法,当时就是没货。”目前,金纶高纤的涤纶长丝主要卖给长乐周边的织造企业。对此郑宝佑有个形象的说法:“长乐本地的经编、花边和针织企业就像是我们的‘私家’客户。相比江浙一带的涤纶长丝厂,我们在满足本地织造客户需求方面更有优势。我们的涤纶长丝基本都卖给‘邻居’,就地消化。”
区域销售有一个直接的好处,便是省去运费。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中,运费对于涤纶企业占领市场、赢利多少至关重要。而在长乐这片下游织造业发达的区域市场中,金纶高纤占尽“主场”优势。比如,从江苏盛泽到长乐,每吨涤纶丝的运费约为300元,而如果从金纶高纤就近采购,这笔运费就可以省去。
短纤“自销”
从全国范围看,金纶高纤的涤纶短纤的优势非常突出,这主要是因为“郑氏”本身拥有较大的纺纱规模,可以全部内部消化掉其产品。
在长乐,郑家合计纺纱规模约400万纱锭。金纶高纤每年50万吨的涤纶短纤产量,全部供给自家的纺纱厂还不够用。
“无论市场行情好坏,我们都是满负荷生产,但其他的涤纶短纤厂就没有这么幸运。一旦遇到市场行情不好,他们就要减产,产能经常只能开到六七成。对于工厂,如果产能不能完全释放,生产成本就会上升,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从这方面看,金纶高纤在全国涤纶行业的竞争力是独一无二的。”谈及此郑宝佑语调轻快。
在郑宝佑看来,竞争优势同样独一无二的,还有自家的棉纺厂。“郑氏”的多家企业纱线产量大,包括棉纱、精梳棉纱、T恤纱、人造棉纱、色纱、麻灰纱等齐全的品种,这会对客户采购形成带动。而且,由于量大、企业数多,更容易满足客户特别的需求。
比如,有些长乐纺纱企业每天的纱线产量只有3-4吨,如果客户需要60吨纱,他们很难调整生产,较难满足客户需求。而“郑氏”的纺织厂每天的纱线产量约为1000吨~2000吨,客户需要的产品他们只要稍加调整就能提供。而且,多家不同的纱厂之间形成互补,即便这家工厂没货,也可以协调客户就近去有货的工厂买货。
“纱锭数有限的纺纱厂不可能什么都做,而我们基本什么纱都有,所以尽管量这么大,即便是2012年以后市场比较难的这几年,我们也从来没减停产过。2010年以前,我们的纱更是供不应求。”郑宝佑表示。
当被问及纺纱规模能快速扩张的“秘诀”,郑宝佑表示:“我们建了很多工厂,但有一个特点,厂都不在一起,每家企业都有单独‘作战’能力。一家纺纱厂的规模约为30-50万锭,交给一个人去管,也能管得过来。这样的思路和模式有一定优势,使工厂较容易‘复制’。而且,不同的新厂也给了业务骨干更多的职业上升空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另外,我们坚持从销售出发决定投资规模的大小,如果量一下子做得很大,却没人买货,那就容易出问题;但如果依据需求循序渐进发展,使产品供不应求,这时形势就会逼着企业去做大,规模就容易做上去。”
色丝“布点”
聚酯涤纶行业当前的产能已处于结构性过剩状态,在此背景下,金纶高纤接下来将不再考虑扩充产能,而是致力于技术和产品创新。
为加强产品创新,金纶高纤今年新成立了产品研发小组,由郑宝佑担任小组长。郑宝佑表示:“目前涤纶行业已是供过于求,我们没有必要在量上再进行扩张。但我们会不断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使品种更多样化,追求更高的利润。”
其中,加大色丝研发力度,并以色丝为基础开发创新色纱和针织面料,是一条重要的突破思路。2015年,金纶高纤开始探索如何使一条生产线能生产两种颜色的涤纶丝。今年五六月份,色丝产品面市。
郑宝佑指出,目前生产色丝很赚钱。金纶高纤的一条涤纶短纤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200吨产品,如果这条生产线每天全部生产色丝,10天的产量就是2000吨。但实际上,色丝目前的用量很少,2000吨色丝要卖给谁?这是个大问题。同时,色丝虽然利润高,但如果把色丝生产线转回去生产普通产品,则需要清洗机器,而且浪费原料和产量,这样,生产色丝本来多出来的利润就又还回去了。鉴于此,金纶高纤开始研究、探索,寻求技术上的突破。
“工厂天天跟机器打交道,当企业有了新需求,技术人员就会去思考,如何在一条线上既能生产少量黑丝,又能生产白丝,后终于变成了现实。目前,厂里有7条线,如果每条线都能成功生产白色和其他颜色,那涤纶产品的颜色将会很多。今后我们会坚持做类似的创新。”郑宝佑表示。
但目前,金纶高纤还只是从“点上”生产色丝产品,并不会全面铺开。对此郑宝佑强调:“企业不可能一下子做很多创新产品,而是要首先保证销售。一家企业的规模、产品的产量究竟要做多大,谁说了也不算,应该由市场需求说了算。”
出口“开花”
在国内聚酯涤纶市场艰难前行的这3年,金纶高纤逐渐打开了出口市场,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它在国内市场的压力,并成为企业利润的新增长点。
自2014年开始,金纶高纤的部分涤纶产品出口到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2015年,出口量实现突破性增长,占总销量的比例上升到约10%,销量翻番。今年前5个月,每月的出口量更是实现同比100%~200%的大幅增长,占总销量的比例继续上升至约20%。
尝到了出口“甜头”的金纶高纤这两年持续加大在加弹方面的投入,专门用于做DTY产品出口。目前,DTY出口量约占其年出口总量的八成。2015年,公司在加弹设备上投入了1亿多元,近几年已合计投入3亿元~4亿元,今年,仍在陆续进行设备投入。
这几年正值国内聚酯涤纶市场新一轮低迷周期,在这种行情下,进行几亿元的大手笔投入划算吗?对此,郑宝佑有着自己的理念:“我们通过加大投入,提高产品利润。比如,1吨POY产品的利润本来只有50元~100元,但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弹设备,每吨产品的利润可以增加到约1000元。若从投入、产出角度核算,投入设备的成本预计3年左右可以收回。总体看,100万吨的总量虽然比较大,但是通过创新,使产品结构更丰富,企业竞争力就会增强。”
“接下来几年,金纶高纤的发展思路是,继续占领长乐市场,这块‘阵地’不能丢,在此基础上,努力开拓出口市场,预计公司的出口量还将继续增长。”郑宝佑对于出口市场的前景比较看好。
当被问及仍在负重前行的涤纶行业行情何时会“峰回路转”,郑宝佑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未来3年,聚酯涤纶市场仍将供大于求,供求关系难有改善。但是,大厂家仍能生存下来,只是利润会受影响。今后几年,投资几十亿元大规模建厂、产能实现大规模扩张的机率变得很小,不过局部产能仍会有一些补充。”尽管如此,郑宝佑对涤纶产品需求的恢复仍持乐观态度。“未来几年,经编等织造环节的需求增速将快于涤纶行业自身产能的增速,这会带来希望。长乐纺织化纤业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机会仍很多,大家应坚定信心往前走。”郑宝佑这样强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新联纺织台织机项目落户阿克苏
- 下一篇: 亚麻生活方式:从一件亚麻衬衫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