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棉花、棉纱价格不断下挫,内外价差深度倒挂,加工利润甚至一度呈现负数,棉纺织行业发展、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记者了解到,期货市场在服务棉花产业链企业稳定经营、规避风险方面发挥了“稳定器”“避风港”的重要作用。
3月31日,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在由国泰君安期货主办、郑州棉花交易市场协办的“棉棉俱到”届棉花(郑州)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超过80%的棉花贸易几乎都在参考期货价格,棉花期货价格已经成为现货定价和产品形势研判的重要依据,棉花期货仓单也成为国内棉花商业库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差点价已成棉市的主流趋势。
“棉花产业链比较长,随着棉花、棉纱、PTA、短纤期货及部分期权工具在内的纺织衍生品的上市交易,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以选择的避险工具更加丰富。”国泰君安期货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张闻天表示,棉产业链企业目前已普遍接受并推广应用期现结合的模式。期现价格的打通,不仅有利于稳定棉纺品价格,也有利于畅通产业上下游。
近期,海外宏观因素对大宗商品的扰动有所缓和,在成本支撑和需求改善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棉系期货品种迎来阶段性修复行情。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王笑表示,2023年是海外加息的后半程和中国经济复苏的前半段,理解预期差为重要。从国际市场来看,一方面,美国的通胀逐渐从商品通胀向服务业通胀蔓延,顽固通胀与加息节奏是当前市场博弈的焦点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对于加息的敏感度走低,但上方压力仍存。另一方面,美国劳动力市场仍旧具有韧性,工资增速远在趋势线之上,并且较高的职位空缺令美国工资增速仍处高位。“因此,虽然美联储加息或逐渐暂停,但降息或‘遥遥无期’,就业和通胀数据的后续表现成为美联储是否决定降息的关键因素。”王笑认为,只要美联储紧缩的力度弥合不了商品供需缺口缩窄的速率,紧缩预期就很难消除,而紧缩预期无法消除又将持续对需求端形成压制,美国经济寻求软着陆的过程无异于钢丝绳上的平衡。因此,金融市场风险的偏好才是决定实际经济数据好与坏的锚。
昊瑞亦凡(北京)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昊宇表示,从库存周期来看,当前国内棉花市场去库存周期已明显结束,市场参与者逐步转为库存重建,但态度偏谨慎。海外棉花市场依然没有走完去库存周期,不过市场的采购方式、周期、流向都有结构性的变化。
“从美国农业部(USDA)新数据来看,USDA继续下调库存预期,2023年1月全球棉花期末库存1939.6万吨,环比减少18.5万吨,减幅0.9%。”王昊宇认为,从基差和棉花质量来看,2022/2023年度剩余时间内美棉依然是有竞争力的出口品种,澳棉新花的销售受中澳关系影响较大。
AAA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