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阿拉山口综保区的阿拉山口振德医用纺织有限公司纺织车间,在当地简直有着传奇般的存在——不仅有两名员工分别在前年和去年荣获“自治区劳模”“全国纺织工业劳模”称号,还先后被授予阿拉山口市“三八红旗手”、阿拉山口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模范职工之家”、自治区总工会开发建设新疆奖状等荣誉称号。
今年4月份,振德纺织车间再添喜讯,又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传奇”是如何练就的呢?4月25日,记者走进阿拉山口振德医用纺织有限公司探寻缘由。
当天下午,在纺织车间里,一台台庞大的自动化纺织机器正在有条不紊地的运转,工人只需把一包包洁白的棉花有序排放在机器下,一条条细而长的棉条就连绵不断的被机器“吐”出来,后棉条在自动纺纱机上吐出均匀的棉纱不断地卷线成一个个筒子。“车间一万多平米,虽然面积不大,但产值很高。”公司负责人秦松祥指着正在不停运转的机器告诉记者,“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自动化机器操作,保证了公司每天的任务量。”
去年8月份因疫情原因,阿拉山口市实施封闭式管控,辖内的企业均停业待产。振德纺织公司的产品属于医疗用品产业链的前端,而公司这一停业待产,没货供应,直接让下游企业出现了等米下锅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开工还是不开工?振德纺织公司一度陷入两难境地。“开工,人员无法保证,甚至吃饭都是个问题。”秦松祥回忆,当时因疫情公司已停工一个月了,员工基本都回家了,没员工在公司这边。要是不开工,这不仅会导致产业链下游工厂无法生产,进而影响医疗产品的正常供货。
危急时刻,当机立断,一切以大局为重。振德纺织公司在唐忠明总经理的带领下,克服种种困难,开始了复工复产之路。刚开始,能到位的员工只有二十余人,是平常人数的三分之一。“虽然人少,但大家都有序地服从车间安排,当天就把机器全部开了起来。”秦松祥说,“当时公司里的电工、机修工、试验工、仓库管理员和办公室部门经理和管理人员都到生产车间顶班作业,员工们体现出了奉献精神。”
除了要克服种种生产上的困难,还要兼顾防疫任务,上班的员工不能回家,便把公司当家在厂房里直接打地铺。不分昼夜,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人工虽少,但都有条不紊地轮班劳作,产量一直维持在原来现状,满足了下游工厂的货源供应。随着人员的陆继入区,设备保养正常得以开展,后有平常人数的三分之二员工要一直持续到山口解封。
秦松祥坦言,之所以大家能够保证产量正常生产,除了大家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外,更大原因源于公司在技术上的一次次突破。
之前,受不同国家棉花纤维差异影响,公司生产效率不稳定,于是纺织车间专门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对乌棉、哈棉、塔棉、美棉、澳棉、巴西棉等纤维特性进行工艺试验,通过不断的研究,生产效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振德纺织公司还在生产环境中,不断摸索经验,经过技术改造,实现了余热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能源使用,形成了“振德经验”。
秦松祥介绍,“通过研究,适合我们纺纱生产要求的环境温度,而阿拉山口以‘风口’著称,这里冬夏温差又大,所以,想要纺织设备在寒冬时保持正常运转,让车间保持适纺的温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时,阿拉山口综保区管委会于2016年冬季帮助企业安装了1台临时锅炉,向综保区内2家纺纱厂供应蒸汽,解决企业供暖问题,而费用超百万。2017年,综保区管委会决定建设2台1.5吨电锅炉(含配套设施),投资需近千万元,经测算2台电锅炉每个月电费需几十万元,加上锅炉工的人员工资,对企业而言是难以承受的。秦松祥通过摸索、查阅图纸及相关资料,成功探索出可以将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回收用于车间供暖的结论。企业自投十多万元,运营成本几乎忽略不计,获得了管委会的同意。
能源回收利用,不仅是技术的创新,也是企业节能减排的样板,该技术也被在阿拉山口综保区内的其他企业纷纷效仿,综保区管委会因此也节省了近千万元的投资。2020年,秦松祥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
是什么原因激发着振德纺织公司的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出如此多的不同寻常的技术呢?“我们不仅关注生产,更关注企业文化、关心员工的成长。”秦松祥给出了答案。
为了让新来的员工尽快的熟练设备操作技术,振德纺织车间精心组织、安排老员工对新员工开展培训,帮助员工成长。“为了让学员早上车、早顶岗,培训过程中,大到巡回路线怎么走,小到处理停台的一个动作,都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新学员。”秦松祥说,纺织车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如“质量标兵”、“女职工操作能手”、“优秀员工”等,“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内在动力,营造做行家、当能手的浓厚氛围。目前,车间12名职工荣获集团‘优秀员工’称号。”
“我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电工设备组组长刘玉新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于2016年作为一名普通电工的身份进入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了电工设备组组长。去年,他还获得了“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劳作之余,为了舒缓员工的压力,放松他们的心情,振德纺织公司积极对员工开展“一对一”谈心、会议室K歌、牌类比赛、自行理发等业余活动。“经过不断的有效的给予员工关心、关怀,整个团队充满了正能量。”秦松祥说。
未来的日子,秦松祥告诉记者,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全体员工团结拼搏,苦练内功,开拓创新,共同“织”出更精彩的人生,为阿拉山口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AAA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三分钟导读纺织行业宏观经济环境
- 下一篇: 一根纱线“牵”出的“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