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2025”10大重点领域中,直接或间接涉及高性能纤维与贴合材料的多达7个领域。第21届中国国际化学纤维会议期间设置了特意的分论坛——“高性能纤维及贴合材料”,论坛就当前国内外高性能纤维行业新的进展动态,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如何掌握进展机遇,实现跨越式进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会能手一致认为,“十三五”期间,依托政策优势与汽车轻量化等多重机遇,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将迎来好的进展时机。
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会长、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央主任罗益锋:
掌握四个关键找求跨越进展
“十三五”期间,全球高性能纤维将迎来新一轮扩产热潮,这将给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带来更大的挑战。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要想获得跨越式进展,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找求突破:
,抓住创新主线,突破技术瓶颈,迈入国际先进水平。行业应利用全新纺丝工艺技术及后处理技术,进展超高性能有机纤维及碳纤维,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建设低成本的高性能纤维生产线,使大丝束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成本下降,扩大应用领域;应研发各种添加于纤维中的陶瓷等纳米粉体,改进纤维综合性能。
第二,实现高性能纤维品种的多样化与进一步产业化,满足民用、国防与军工的各种需求。目前,我国的研发觉状与各种条件,已基本具备在未来5年内形成较尽整的高性能纤维产品体系,包含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的PBO、聚芳酯、聚醚酰亚胺、PEEK、M-5、嘧胺等纤维,都有望实现小规模生产。到2020年,我国有望进展成为高性能纤维品种全的国家。
第三,新市场开辟要从量大面宽的应用领域与国防军工开始。一方面,到2020年,我国汽车工业要跟上国际大潮流,使汽车减重50%~60%。高性能纤维行业应利用强制性的环保节能法律法规,优先开辟以汽车为首的交通运输工具的轻量化。另一方面,随着风电叶片的大型化与海上风电的快速进展,需要选用较便宜的大丝束碳纤维主梁和玻纤贴合材料相组合,这方面我国刚起步,未来需求量大。
第四,我国正濒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国防军工的需求扩大以及国外的相关封锁,为我国高性能纤维的进展制造了良好的机遇。国防军工对列装产品的要求相当高,特别是质量的稳定性,这为改变当前国产高性能纤维离散系数偏大的问题起到推进作用。同时,航天航空与新一代战略武器以及巨型运载火箭等的进展,将催生一批超高性能纤维的进展,有助于缩短我国和国外在高端产品方面的差距,甚至使我国有望浮现一批国际率先的产品。
若从国家层面瞧,国家应加大对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率先技术与设备的支持力度,走跨越式进展的道路;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应对战略,大限度地扭转我国当前“小而散”与主要品种全行业亏损的难题,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性能纤维产业进展道路。
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践:
汽车轻量化推动碳纤维应用
目前,除赛车与豪华车外,部重量产车型开始使用碳纤维贴合材料(CFRP),如宝马i3/i8,大众GOLF7、GT1,雷克萨斯LFA,奔驰SLR等使用CFRP的汽车产品已上市,或打算推向市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纷纷和原料供应商合作,组成产业联盟,推动CFRP的大规模应用,如丰田汽车和丰田自动织机合作,通用汽车和帝人合作。
CFRP应用在汽车上有很多优势:一是能获得更好的震动阻尼,使汽车有更好的驾驶性能,轻合金需要9秒才干停止震动,CFRP则2秒就能停止。二是能获得更低的组装耗费,如更低的组装工时,更低的材料耗费等。三是更好的碰撞安全性,CFRP能量汲取能力比金属材料高出4倍~5倍。四是提升材料耐疲劳性,提升汽车的可靠性能。钢与铝的疲劳强度是抗拉强度的30%~50%,而CFRP可达70%~80%。五是轻量化,提升行驶里程与运行经济性。CFRP的比强度是钢SAE1010(冷轧)的近20倍,是铝6061-T6的近10倍,其比模量则超过这些钢与铝材的3倍,用CFRP代替钢或铝可减轻分量20%~50%。
和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更需要轻量化,电动汽车更能平衡轻量化材料导致的成本上升,更能够带动轻量化的规模化应用。
目前,奥新公司电动汽车的核心理念就是——轻量化。这包含:一是整车的轻量化,车壳使用CFRP,底盘使用轻质金属材料;二是电池的高比能量化,化学电池和液体燃油的比能量差距很大,因此电池轻量化很关键,奥新的电池使用三元锂聚合物;三是电控、电驱动的高效化。
奥新推出了国内首创的全碳纤维集体车身结构设计,采纳HP-RTM(高压真空辅助模压成型),克服了单纯用RTM工艺只能单件小批量生产、节拍慢的弊端。同时,奥新在国内首创了自制装备年产过万辆的碳纤维贴合材料HP-RTM热固成型工艺系统,推出了两座碳纤维电动车、4座碳纤维电动车设计等,实现了4座碳纤维车身的批量生产。今后,“碳纤维+新能源”是奥新的汽车产业布局。我们认为,采纳新材料与新结构后的电动汽车将实现汽车创造业的产业革命,我们希翼能够引领国内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实现电动汽车产业革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青岛纺织工程与管理》第期
- 下一篇: 鸿盛数码:做数码印染业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