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茧丝绸业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9月,商务部印发《关于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茧丝绸一二三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开创新时代我国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丝绸强国”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随后茧丝绸业的一些主产省(区、市)相继发布了“十四五”发展规划,从推出的新举措、开展的新布局中,可以探寻到不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向。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家有三亩桑,致富奔小康”。这几年,在广西众多蚕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带动一批批蚕桑新村和种养大户。作为中国重要的蚕茧生产和茧丝加工基地,广西的蚕茧和生丝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
目前,广西全区现有丝绸加工企业93家,其中缫丝企业76家,缫丝及丝织企业10家,丝织企业6家,蚕丝被家纺企业1家,初步构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纵向、横向同步发展的现代桑蚕产业体系。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西将把蚕桑产业打造成为800亿元产业,其中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350亿元、15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西正谋划通过系列措施引导产业要素进一步向宜州和柳州为核心的优势区域集聚,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构建全产业链集群,提升发展质量。
具体来看,广西将积极推进河池、百色、南宁、柳州、来宾五个市的蚕桑生产发展,合力打造宜州、柳州茧丝绸产业链集聚区,在蚕桑主产区和石漠化地区大力拓展蚕桑茧丝资源多元应用。
茧丝绸业是四川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来自四川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有19个市(州)、95个县(区)、100多万人从事茧丝绸产业;总产值1777.5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近20%;凉山、绵阳、宜宾等地成为中国高质量茧丝原料供应基地。
对于“十四五”期间茧丝绸产业,四川同样进行了“分区”发展。根据《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川省将推动蚕桑产业向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茧丝优势产业带、30个蚕桑重点县集聚发展;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向成都、南充等重点区域集约发展,创建一批丝绸特色小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促进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力争在成都、南充、凉山、绵阳、宜宾、广安等重点市州,改扩建现代工业园区10个等。
同时,四川将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产业链分工,包括用好浙川东西部协作机制,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加速川渝、川桂、川滇等西部地区共建区域开放合作产业基地和成渝两地对接合作产业承接平台,吸引优质企业生产基地整体落户,带动其关联产业协同向四川转移。
重庆地处西南,历史上是重要的蚕桑主产区,产业基础扎实。根据重庆市商务委等八部门发布的《重庆市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将着力推进丝绸产业稳链强链补链。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发展捻丝、绢纺、印染、真丝针织、丝绸终端产品加工,解决发展瓶颈问题,补齐产业链短板。推动建设丝绸产业集群,支持主产区县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打造2~3个蚕桑丝绸特色产业园,培育3~5家具有自主品牌和自营出口能力的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川渝两地将合力打造千亿级蚕桑丝绸产业集群。具体来说,打造川渝毗邻区现代蚕桑丝绸园区和产业带,推动黔江、涪陵、奉节、武隆、合川、江津、潼南、大足、云阳、巫溪等重点区县蚕桑丝绸产业提档升级,深化与四川南充、绵阳、宜宾等主产区的产业合作,共同建设西部桑蚕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优质蚕种生产供应调节基地、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蚕桑资源产业化开发示范基地,合力打造1000亿级蚕桑丝绸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背后的高科技力量不可或缺。《重庆市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其中包括,充分利用在渝蚕桑丝绸相关高校、研究院所、研发平台、产业技术体系、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技术人才及团队等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优势,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促进蚕桑丝绸产业高效创新发展。
此外,重庆市还将完善蚕桑丝绸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中试孵化、示范推广体系,支持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示范应用。支持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建设智能蚕桑科研基地和蚕丝应用研究机构,支持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在主产区县建设分支机构,市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在主产区县建设科研试验示范站点,引导科技人才、创新团队等向园区集聚、向基地集中、向企业深入,赋能蚕桑产业发展。
《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则明确,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构建蚕桑物联网、智慧蚕桑、云平台等数字蚕桑发展新模式,提高蚕桑生产的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作为制造业,茧丝绸产业也同样需要数字化转型。《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则明确,加快数字丝绸建设。
基于此,四川省将实施“企业上云”工程,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设面向丝绸行业的数字化赋能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传统生产向“制造+服务”转型。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数字化应用,提高茧丝绸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用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网络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现场,精准对接外部供应链和内部生产系统。
此外,四川省将加快推进茧丝绸交易市场及交易指数发布南充中心、中国绸缎指数发布等市场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加快选茧、煮茧、短流程等缫丝智能化装备研发,加大织绸无梭化和准备工序数字化装备投入,改扩建一批缫丝织绸智能生产线、探索智慧车间工厂建设。
AAA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