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化纤机械分会自2017年在江苏无锡成立至今已有四年,四年来,在届八个会长单位的带领下以及化纤用户企业和化纤机械企业的支持下,分会成功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交流,推进了化纤机械领域的科研步伐,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撑和组织保障。
2021年12月22日,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化纤机械分会2021年会在福建泉州召开。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高级顾问祝宪民、副会长侯曦等行业领导以及来自各地的化纤机械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侯曦主持。
本次会上,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宏源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欧瑞康(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越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宏大化纤机械有限公司、东华大学8家单位当选第二届化纤机械分会会长单位,任期4年,无锡宏源、邯郸宏大出任本届轮值会长。
分会工作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产业五部副主任任捷代表分会秘书处从分会活动、科技工作、会员情况及其他工作、展会及出访、《“十四五”纺织机械行业发展指导性意见》化纤机械领域情况、2022年工作计划等六个方面作了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化纤机械分会届工作报告。
报告显示,分会自2017年12月5日成立以来,已经新吸收了23家企业入会,会员企业达70余家,并且成功举办了假捻变形机产品技术交流会、喷丝板交流会、欧瑞康-假捻变形探讨会、北京中丽-化纤长丝高品质卷绕机发展专家咨询研讨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在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及科技成果鉴定、研发中心、标准工作、碳纤维生产及应用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等科技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还重点推进了行业智能制造等相关工作,编制了《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研究2019年报告》和“面向203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研究”纺织领域技术路线图。
“十三五”期间,化纤机械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21年前三季度涤纶、锦纶等长丝纺丝机出货量约13100纺位,同比增长19.09%;高速加弹机出货量约1860台左右,同比增长121.42%。“十四五”期间,将围绕绿色生产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高新技术纤维装备、纺机企业共性技术问题、纺机企业制造升级、纺织机械标准等重点任务展开。
在展会方面,2020纺机联合展中,化纤机械企业有105家参展。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积极参与到了2022纺机联合展的报名工作当中。此外,2023年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化纤机械分会活动、科技成果鉴定及标准制修订工作也已经提上2022年化纤机械分会工作的日程。
聚焦展会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产业五部主任刘革介绍了以“变革纺织世界”为主题的ITMA2023展会概况。ITMA2023将于2023年6月8日至14日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经独家授权组织ITMA2023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参展及相关工作。报名将在2022年3月15日截止。
ITMA2023展品门类覆盖纺纱、络筒、非织造、机器和装置操作等20余项。ITMA2019曾吸引来自45个国家的1717家展商,来自136个国家的105298名观众,展出面积达220000㎡。ITMA2023将更值得期待。
刘革指出,尽管2021年6月起国内专业展会陆续举办,欧美国家7月也逐步放开,但在长途旅行限制下,各洲办展有本土化倾向,同时,也必须承认疫情反复,对专业展会举办仍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大家可以随时关注形势发展,纺机协会也会及时更新动态,保持沟通。
交流分享
盛虹集团副总经理朱军营就《双碳政策下聚酯行业设备发展趋势》进行分享。他表示,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质性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元年。2021年的限电减排政策的实施,使纺织人切实感受到了“双碳”政策实施给自身带来的巨大影响。“双碳”政策实施将带来新一轮的行业洗牌。
朱军营从再生聚酯纤维、常压可染聚酯纤维及其配套染整设备、原液着色纤维、生物基合成纤维讲解了聚酯原料减碳。同时对能源升级减碳、设备升级减碳进行了解释。在设备升级方面可以通过聚合设备升级、纺丝设备升级、假捻设备升级、公用工程设备升级等方面考虑。
朱军营指出,“双碳”背景下,化纤生产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将面临重新洗牌,政策实施将加速优胜劣汰;聚酯行业对节能高效、安全环保的设备比以往的需求更为迫切,能同用户密切合作,持续开发高能效、高品质设备的企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设备低能效,以低价格来市场竞争的企业将步履维艰。
研华科技(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总监顾振华作题为《打造智能制造数字的坚实基础加速企业迈向数字化升级转型》的报告。分别从智能制造风向标、数字转型的意义、智能制造技术趋势与应用架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智能制造实践案例、行业模式下的未来蓝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顾振华指出,智能装备或者装备智能化的元素及思维正逐渐革新,过去是单一设备功能价格思维,现在及未来将更多考虑工业4.0的整体价值及增值服务。智能制造需要经历设备联网、数据整合分析、全面智能化的过程,其中设备联网和状态检测是掌握生产设备、关键数据的步。研华科技可以进行现有设备升级、现有产线的升级,提供生产车间、设备联网解决方案,进而打造物联网应用软件平台。
通过对案例的解读,他指出,企业需要持续扩大设备、生产端的信息建设和资源投入,装备企业也需要通过智能化提升设备服务和竞争力。数字化转型将会带来业务及服务模式的变革,将重绘智能产业的蓝图。
创新驱动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产业五部业务主管叶贺就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及纺织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攻关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据介绍,《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版)》围绕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工业基础软件、基础工艺与装备、产业技术基础,梳理我国产业基础重点领域发展重点产品和技术;为政府组织攻关提供参考,为社会资本聚焦重点投向基础领域提供指引;促使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力争3年至5年得到初步缓解,10年内得以基本解决。纺织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版)共64项。其中,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发展重点13项、关键基础材料发展重点12项、基础工艺与装备发展重点33项、产业技术基础(质量)发展重点4项、工业基础软件发展重点2项。
纺织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攻关则是按照“十四五”发展要求,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专项,实现国产纺织技术与装备的攻关、示范应用和推广。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这两年的疫情让大家的生产经营甚至生活方式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业也在不断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不断调整升级,甚至有些大企业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一直是推动我们向前的抓手,下一步发展将更加重要,这关系到我们产业竞争力的塑造。
在疫情的新常态下,大家对于企业乃至行业未来的发展都有了更新的思考,无论是产业配套还是上下游链接,或是海外市场拓展都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化纤机械行业而言,依然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我们行业企业要以清晰的思路谋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发言讨论
在发言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宏观经济形势,“双碳”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双限”下的压力,行业良性竞争、绿色、健康发展,以及上下游协同创新等方面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
宏源科技总经理陈志宏表示,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疫情的有效防控,国内外经济环境或将有所改善。但是,企业仍需面对包括中美贸易关系波动,开放共识的意识弱化,贸易区域化,以及“双限”问题带来的各种压力。作为新一届分会轮值会长单位,宏源科技将在协会的领导下,做好相关工作,助力推进化纤机械行业“十四五”规划的落实工作。
恒天重工副总、总工程师李新奇分别就无纺和化纤市场表现进行了交流。从企业无纺设备情况看,今年合同下降明显,但与政策相关的设备目前需求仍较大。在化纤设备方面,合同创企业历史新高,需求端的绿色发展特征明显,契合国家环保政策。他还建议会员之间加强上下游的合作交流,通过协同创新,提高国产装备水平,替代进口。
北自科技董事、总经理王勇表示,北自科技的技术已经服务了行业很多领域,目前,纺织行业的物流需求非常旺盛。从化纤行业的总体表现看,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由此也让行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从企业服务的客户走向可以看出行业的库存流向。目前国家推进的“双碳”目标,北自科技也在积极践行,进行装备的数字化改进,降低能耗。未来,希望持续扩大与分会企业的合作交流,与大家一起抱团发展。
福建百宏总经理助理李艺龙表示,市场优胜劣汰有其规律,产能过剩的时候,一些劣势企业就是在利润边缘时候才能被淘汰掉。从装备使用者角度来看,无锡宏源、北京中丽等国产装备的进步是很明显的,对于设备企业而言,一定要悉心接受客户的意见,在不断打磨中才能有明显进步。
此外,北京中丽围绕企业的差别化纺丝装备和工艺,绿色和清洁生产以及智能制造等方面做的相关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享。欧瑞康代表则就企业在节能产品、再生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邯郸宏大围绕企业自动打包机业务的市场推广情况进行了交流,随着用工成本的提高,企业对于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明显增加。就未来发展环境,不少与会代表都表示不确定性会持续增加,疫情仍将带来持续影响。对于如何筹谋未来,交流中,很多企业都表示应立足纺机主业,加大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力度,关注需求端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产业链优势,在协同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新疆:全力推进棉花质量提升 农机购置补贴超10亿元
- 下一篇: 四川兴文:蚕桑产业“万亩地亿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