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广西蚕业看宜州”。近年来,宜州区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思路,全力建好“中国蚕桑之乡”,以打造“中国丝绸新都”为目标,统筹推进桑蚕丝绸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助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德胜镇上坪村蚕茧收购站迎来了今年后一批蚕茧收购,周边的村民陆陆续续载着一袋袋蚕茧前来交售,由于今年蚕茧的收购价同比出现涨幅,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养蚕收入,给今年种桑养蚕画下圆满的符号,这也让大家对桑蚕产业前景坚定了信心。
“今天的茧价格是27块钱(一斤)左右,这批茧质量还是不错,价格还是可以的,今天卖了500多斤茧,大概是10000多元。”该镇新惠村村民韦树强说道。
近年来,借势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目标,宜州区桑蚕产业快速发展。现有桑园面积38万亩,占广西桑园面积13.09%,鲜茧年产量6.71万吨,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17年保持全国县域。为带领蚕农养蚕致富,宜州区结合实际,以示范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在德胜镇上坪村打造了万亩刘三姐桑蚕示范区,示范区涵盖小蚕共育、工厂化养蚕、桑蚕文化展示和蚕桑装备展示运用等,建设成为一个以种桑养蚕为主,兼顾桑蚕产业资源综合开发、生态休闲旅游、文化科普教育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融合一二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区。
同时,宜州区不断延伸产业链,现有以桑树、蚕沙、下茧等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企业15家。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下茧(废丝)—蚕丝被”“蚕蛹—饲料(食品)”等产业链,全国首家利用桑枝提取现代天然抗糖尿病中药“桑枝生物碱”的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今年已收桑枝2000吨,每吨800元。五和博澳公司的投产加工,将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宜州区的财税收入。
“我们广西五和博奥从发现这个桑枝总生物碱有降血糖功能到现在形成成品,历经了23年,这其中非常艰辛。去年三月份我们就获得了新认证书,现在是正式生产上市。从桑枝提取生物碱,也是从传统的废弃物里面向高新技术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质量总监黄梅如是说。
宜州现有茧丝绸加工企业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企业15家,另已注册有30多个地方知名商标、品牌,“宜州桑蚕茧”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并荣获首批广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重点推进茧丝绸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将按照国家、自治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紧扣培育千亿丝绸产业集群目标,着力建好“中国丝绸新都核心区”,全力建好“中国蚕桑之乡”,统筹推进桑蚕丝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园规划建设,助推千亿丝绸产业园发展。
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袁毅说:“广西的蚕茧产量已经占了全国的50%以上,宜州的蚕茧产量在广西占比也在20%左右。可以说宜州的蚕茧已经成为了全国的风向标,但是宜州的这个桑蚕茧这个产业链环节还需要完善,我们希望能够引进和落实茧丝绸的印染印项目,同时也建设丝绸产业园,能够吸引更多的丝绸企业到宜州落户,形成以宜州为中心,覆盖广西、广东以及东南亚,借势一带一路,形成辐射全球的丝绸产业中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