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黔江区今年后一季晚秋桑蚕茧开秤收购,养蚕大户代松一家又忙碌了起来,看着一筐筐雪白的桑蚕茧堆满收购站,代松一家迎来新的丰收季。
黔江区是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全区建有标准化蚕棚2万余个,优质桑园面积9.3万亩以上,覆盖80%的乡镇街道。受季节和气候影响,今年黔江区桑蚕饲养和蚕茧收购分8个批次,晚秋蚕是后一批。
为了提高蚕茧品质,黔江区大力推广自动化省力蚕台、小蚕共育智能化工厂等项目,在提升产量、节省人力的同时,让科技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小蚕智能化共育工厂,蚕宝们住进了智能“托儿所”,每个共育车间都安装了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在线采集和自动处理室内环境参数。“相较于传统小蚕共育,智能化共育工厂可多孕育小蚕10%-15%,相当于增加了蚕农10%-15%的产茧量。”重庆市蚕科院高级农艺师王文品说。
“过去养蚕我们即使全家齐上阵,每年多也只能养5、6张蚕,品质也不稳定,一年到头只能收入一两万元。现在不仅有了自动化省力蚕台,还有科技特派员上门指导我们如何栽种桑树、防治病虫害等。今年我们家一共养蚕75张,其中晚秋桑蚕茧一级茧收购价达49元/公斤,预计全年收入14万余元。”代松说。
为调动农户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当地政府和蚕桑龙头企业通过保底价收购、收益险兜底等措施,确保农户稳步增收。预计今年黔江全年收购桑蚕茧8万余担,蚕农户均收入2.5万余元。
随着蚕桑产业“枝繁叶茂”,黔江丝绸工业也“破茧成蝶”,形成集蚕茧烘烤、缫丝、织绸、服装等于一体的丝纺全产业链,丝绸博物馆成为游客“打卡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乐至-壁山签订智慧蚕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下一篇: 十大重点工程推动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