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广州市流通领域纺织面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2021年第2季度,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流通领域纺织面料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了20批次样品,经检验,有4批次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本次抽查依据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对纺织面料产品的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等7个项目进行了考核。
主要不合格项目及情况分析
1.纤维含量
纤维含量是纺织面料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原料成分的优劣是决定面料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在选购面料时往往是依据明示纤维成分含量进行选购,纤维含量未标注或标注不正确,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面料的选购。本次抽查有4批次产品纤维含量不合格,即产品标注或宣称的纤维成分与实测值不一致,或纤维含量超出了标准允差范围,其中3份面料均标称棉30%,实测均为粘纤和聚酯纤维,该3批次均为个体工商户经营产品;1批次面料标称桑蚕丝95%、氨纶5%,实测桑蚕丝100%,该批次为企业经营产品。本次纤维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个体工商户的产品质量意识较薄弱,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另外,本次抽查中有6批次样品未能提供纤维成分含量,导致报告未对样品的纤维含量进行判定。究其原因:一是未提供纤维成分含量的企业属于个体工商户,缺乏产品质量意识。二是相关市场经营管理方的监管、产品质量的宣传和引导工作还有待加强。
2.色牢度项目
本次色牢度抽查项目中耐水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项目出现不合格。色牢度项目不合格,一方面严重影响服装美观和服用性能,另一方面衣服上的染料容易通过汗液从纺织品转移到人体皮肤上,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人体的皮肤被人体所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耐水色牢度反映纺织品在一定水分、压力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自身变色和对贴衬织物的沾色情况。本次抽查中有1批次产品耐水色牢度不合格,GB 18401-2010要求C类产品变色和沾色≥3,实测桑蚕丝沾色不合格,沾色为2-3。耐汗渍色牢度是模拟纺织品耐人工汗液的颜色坚牢程度。人体汗液的组成成分是复杂的,其中主要成分为盐,因人而异,汗液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本次抽查中有2批次耐汗渍色牢度不合格,GB 18401-2010要求C类产品变色和沾色≥3,1批次产品(面料纤维含量为桑蚕丝100%)桑蚕丝沾色不合格,实测为:2-3(酸性汗液)、2(碱性汗液);1批次产品(面料纤维含量为聚酯纤维59.5%、粘纤40.5%)粘纤沾色不合格,实测为:2(酸性汗液)、2(碱性汗液)。桑蚕丝是蛋白质纤维,只能用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染料跟纤维的结合方式主要是离子键,牢度不强。粘纤化学组成与棉相似,所以较耐碱而不耐酸,但耐碱耐酸性均较棉差,普通粘纤还存在色牢度差的缺点。除了面料本身原因导致色牢度不合格外,织物表面有过多的未与纤维稳定结合的染料浮色时;染色和后处理时加入的一些助剂,在染后没有去除干净;在染色过程中加入的缓染剂在起到匀染作用的同时也会减弱染料和纤维的结合力等也会导致色牢度不达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