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时间已是秋季,但在安徽省肥西县金牛蚕桑合作社里,一望无际的成片桑园依然嫩绿如春。累计24000平米的42个温控大棚似巨轮扬帆,在绿海中劈波斩浪。
眼下,正值秋蚕生产时节。在成排的多个智能化小蚕饲养室里,工人们正将切碎后的新鲜桑叶均匀地撒在蚕簸里。当天室外气温高达35摄氏度,然而,蚕室内却舒适宜人,米粒般大小的蚕宝宝们正享受着饭来张口的精心照料。
在温控大棚里,工人们来往穿梭,将连枝带叶的桑条覆在白胖胖的蚕宝宝身上。在过3天,这些“五龄蚕”就会自动停食,开始上簇结茧。这会儿正“丝丝”地着嚼食蚕叶,蓄积力量呢。
种桑养蚕真正是一业多赢。“近年山南镇桑园面积已近两万亩,成片的桑园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蚕桑发展吸收了当地劳动力就业,每天近百人在合作社里上班,24个残疾人就业,30多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脱了贫。合作社一年一年仅工资支出就有100多万元;产值1600多万元”。肥西金牛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启华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账。
说话间,赵启华的手机嘟嘟响个不停。原来,河南驻马店的一家菌菇企业要来收购他的桑枝。
“过去,每年养蚕结束,一地的桑枝不能烧,不能埋,现在人家收去种蘑菇,到家拉每百斤还要给我15元,就这一项,今年又要给合作社和当地群众增加5多万元的收入,关键是解决了环保大问题”。赵启华边擦去脸上的汗边笑着说。
“近年来,我们和山南镇党委政府携手推进这家蚕桑企业做大做强,县供销社通过帮助融资缓解资金需求,通过争取项目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负责人侯静娅说。
据悉,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研究所即将进驻金牛蚕桑合作社。说起这事,赵启华的脸上乐开了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 上一篇: 杭州:优质蚕种助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 前8个月期货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逾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