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它功能面料正文

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南通 2021)研判“十四五”大势

城南二哥 其它功能面料 2024-04-10 17:13:19 100 0

  5月19日,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纺织之乡”——南通,中国化纤界的年度盛事——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南通2021)拉开帷幕。本届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以“聚焦高端纺织化纤,科技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聚焦纤维科技引领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传播化纤新技术成果,探讨纺织新材料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纺织处副处长纵瑞龙,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副会长兼秘书长关晓瑞、原副会长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燕丽,南通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南通创新区党工委书记沈雷,南通市市场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秦艳秋,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锐,以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纺织化纤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骨干、企业、媒体代表等关注纺织化纤及相关领域的业界同仁近600人参加会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吕佳滨主持会议。

  “十四五”行业发展关键词:

  科技+绿色+智能制造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在致辞时指出,历经不平凡的2020年,化纤行业经受住了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考验,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严重冲击,化纤产量突破了6000万吨,占全球比重超过70%,占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近85%,出口近500万吨,占全球贸易的比重超过50%,稳居全球。常规纤维差别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优势产业。高科技纤维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先进国家行列,我国已成为全球品种覆盖面广的高性能纤维生产国。个别头部企业大举进入化工炼化,正在改变全球化工格局。化纤行业持续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特别是纤维新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培育并发挥着纤维材料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柔性化等优势,为纺织行业实现价值提升提供了重要路径。

  根据中国工程院对我国26个制造行业开的竞争力评估结果,纺织工业是我国在全世界居于先进位置的五大产业之一,在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中处于梯队,这离不开作为前道化纤行业的重要支撑。因此,化纤行业的未来发展对于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极为关键,对此,高勇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到新的高度,进一步加强材料、装备、工艺的创新,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大力发展先进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纤维,以及煤化工原料,不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二是大力发展化纤行业智能制造。加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大数据等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研发,加强智能车间示范推广,建设数字化网络智能化示范工厂。培育发展化纤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针对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特点,鼓励企业与相关供应商形成集成系统解决方案。

  三是持续提升行业绿色制造能力。以绿色技术驱动产业链各环节,降低污染物产排量,深化生产全过程,加大清洁生产改造力度。同时大力发展生物可降解纤维材料和循环再利用纤维,完善行业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助力推动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

  四是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深入实施“三品”战略,顺应国内消费市场崛起的大趋势,紧抓国内国外“双循环”战略机遇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绿色纤维认证的影响,创新产业链上下游新产品应用开发对接,丰富品牌推广模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化纤企业品牌。

  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致辞时指出,总体来看,我国化纤行业的技术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已进入由跟跑逐步走向并跑的新阶段,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优化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围绕我国“十四五”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化纤行业如何不断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纤维材料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持续推进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俞建勇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针对先进基础材料、生物基纤维、高性能纤维等前沿纤维新材料,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突出基础研究的价值,为提升产品性能,拓展纤维材料新领域提高理论支撑,引领未来化纤产业的高技术发展。

  二是要找准科技创新的着力点,要瞄准制约我国化纤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瓶颈,开展攻关,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解决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迫切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及省级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监测检验中心等平台的建设,要畅通基础理论的研究、工程化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构建产学研结合、高校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要培养行业技术的领军人才,发展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加强专业知识的普及,全方位地提高行业创新能力。

  “产业强链”刷新

  南通纺织产业绿色发展新高度

  南通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南通创新区党工委书记沈雷在致辞中表示,南通是闻名海内外的“纺织之乡”,化纤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转型发展一直走在前列。一是坚持链式发展,构建了集原料生产、纺丝、织造、工程塑料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二是坚持集聚发展,打造了启东吕四纺织新材料产业园、恒科新材料产业园和海安锦纶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三大园区;三是坚持创新发展,建成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海安分院、东华大学文凤化纤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获评国家时尚锦纶示范基地、国家差别化锦纶示范基地。特别是,如东桐昆聚酯一体化项目采用目前能耗低的PTA生产技术,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一批头部企业的加盟,让南通化纤产业绿色转型明确了标杆、加快了步伐。

  他指出,当前,南通市正大力实施化纤“产业强链”行动计划。此次大会,突出核心科技、智能科技、绿色科技、品质科技等关键领域,展示科技成果、碰撞创新火花、凝聚绿色共识,探索“科技引领绿色发展”,必将促进科技创新之花结出绿色发展之果,必将带动更多行业、产业、企业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南通市能够着力打造产业链技术创新平台,积极践行各位专家的新理念,主动对接各个方面的新成果,加强产学研合作,吸引更多创新资源、创新人才落户南通;着力打造企业联合创新平台,依托头部企业创新优势以及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校院所创新资源,推进重点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的研发创新,实现更多绿色转变、创新蝶变、发展裂变;着力打造产业链招商平台,聚焦强链、补链、延链,紧盯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差别化多功能纤维、绿色环保纤维、新一代纤维材料等方向,吸引更多头部企业、优质项目加盟,不断刷新南通化纤产业绿色发展高度。

  纤维科技引领

  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做“纤维科技引领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她介绍,今年5月12日,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无尽前沿法案》(EFA),明确将中国列为防范对象。EFA将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一个新的技术和创新部门;创设区域技术中心;针对经济安全、科学、研究、创新、制造和就业建立一个战略报告;设立供应链韧性和危机应对计划的项目。目前,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美双方都盯紧了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改革切入点。

  朱美芳认为,我国面向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主要思路包括:一是“一个坚持和四个面向”,包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我国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二是要紧跟、研判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特征,重点依靠科技人员,围绕他们做好服务;三是加强基础和前沿研究,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朱美芳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体现在8个方面,包括高端新材料、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等。其中,在发展高端新材料方面,要加强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十四五”期间,纤维材料领域的发展方向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纤维新科技目前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包括创新链、学科链和产业链的交叉融合。

  对于目前的研究成果,她介绍,东华大学纤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的前沿纤维科技包括:原位杂化功能相构筑及稳态纺丝、功能纤维智能化、温度调节纤维、光信号传导水凝胶纤维、力/电/光响应智能水凝胶传感纤维等。总体来看,灵敏性、稳定性、多功能和高集成是未来功能纤维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同期活动

  恒逸基金聚焦科技人才培育

  当前,在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核心地位,而科技创新关键的因素是人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培养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这也是纺织化纤行业的长期人才战略规划。为此,2021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开展了杰出科技人才奖申报及考核等工作,在化纤行业内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授予东华大学相恒学等3人杰出青年教师称号,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陈烨等5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国元等8人杰出工程师称号、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严兵等12人优秀工程师称号;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孙建江等6人杰出技术工人称号、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钱锦等7人优秀技术工人称号。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为杰出青年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颁奖。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处长纵瑞龙、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秦艳秋、东华大学教授王华平为杰出工程师、优秀工程师颁奖。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东华大学教授陈龙为杰出技术工人、优秀技术工人颁奖。

  绿宇基金驱动绿色发展

  “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发展是化纤行业进入新发展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纺织化纤强国的必然要求。为加快我国化纤行业绿色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开展了绿色发展贡献奖的申报和筛选工作。

  会上,湖北绿宇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国奇宣读《关于颁发2020~2021年度“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化纤绿色发展贡献奖的决定》。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汪建根等3人荣获突出贡献个人,安徽东锦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邢朝东等6人荣获优秀个人;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绿色制造工厂建设“等3项成果荣获突出贡献成果奖,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液着色循环再利用聚酯纤维”等15项成果荣获优秀成果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关晓瑞,湖北绿宇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国奇为突出贡献个人、优秀个人颁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锐、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赵庆章为突出贡献成果奖、优秀成果奖颁奖。

  绿色纤维认证迎来家族新成员

  “绿色生活,从纤维开始”,就是要从源头推动纺织全产业链的绿色化进程,让源头绿色、内核绿色、产品绿色的绿色纤维制品能让广大消费者真正享有的舒适体验。这也是绿色纤维认证工作的初心。近年来,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指导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开展的绿色纤维认证工作已经在业内的影响力日益加大,程序更加科学规范,通过认证的企业群体逐年扩大。

  按照《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色纤维标志使用管理章程[2018版]》以及国家对于产品认证的相关要求,经过形式审查、产品检测、现场检查和综合评定,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液着色锦纶6长丝)、湖北博韬合纤有限公司(循环再利用原液着色丙纶短纤维、原液着色丙纶短纤维)、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公司(原液着色锦纶66工业长丝)取得中国化纤协会绿色纤维产品证书和中纺标绿色纤维认证证书。截至目前,绿色纤维认证企业达37家,认证产品覆盖再生涤纶、Lyocell纤维、壳聚糖纤维、PTT纤维、原液着色锦纶、涤纶、丙纶、芳纶、聚酰亚胺纤维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燕丽为新添加的绿色纤维认证企业颁发证书。

1 2 3 下一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ntff.com/index.php/post/60858.html

功能性面料_阻燃面料_复合面料_涂层面料_防紫外线面料

https://www.cntff.com/

功能性面料网 | 蜀ICP备18039239号-5

Powered By 城南二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关注功能性面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