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越高,压力越大。
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久经沙场的吴江盛泽人正积极主动思考转型之路:如何继续保持优势,推动纺织业走在前列?“重底盘”如何转化为“强引擎”?有了“高峰”如何扩大“高原”?经济强的同时如何摆脱生态负重?厚重丝绸文化如何赋能产业、城市发展,承接更多溢出效应?
一个个“转型之问”摆在眼前,盛泽人深谋远虑:“更新”是唯一出路。
与之伴随的“22313”工程,重点围绕“时尚之都·美丽盛泽”和“丝绸纺织产业转型升级”2个三年行动,贯穿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2条主线,实施“产业、市场、城乡”3大有机更新项目,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等10大专项工作,用“党风、作风、乡风”3大保障打造多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聚焦打造世界级高端纺织产业集群,盛泽的这场精彩大戏才刚刚开始。
产业更新“见招拆招”
“智改数转”提质增效培育新动能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到访吴江盛泽,参观了恒力集团、盛虹集团。
恒力打通“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在行业内首次实现“油化工”与“煤化工”深度融合发展;盛虹打造“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两大全球性研发中心”,绿色差别化纤维全球领先……
两家世界500强的强势表现,让代表团直呼“改变了对纺织产业的认知”;两座全球纺企的“高峰”,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盛泽纺织业前行的方向。
盛泽,丝绸古镇、纺织名城,千亿级经济体量中,纺织业占比90%以上。一“丝”独大,特色明显,但仍存在一些发展困境。
相比新兴产业,纺织业韧性强,但创新、时尚、绿色发展的制约依旧明显;基于成本等多重因素考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梯度转移……
现实摆在面前,盛泽人“见招拆招”,科技创新、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绝招、妙招接连打出。今年,盛泽启动了约2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着力打响“盛泽织造”“绸都染整”品牌。
走进鑫凤集团,巨大的织造车间内,二三百台织机只靠一个工人“看”着。继续大幅降低的人机比,再一次颠覆了原先“无人工厂”的概念。靠着织机上的一套智能感知系统,哪根线头断了,就会自动接上。有了新设备、新技术做后盾,鑫凤的产品质量越发稳定,每月还有十多款新品面料问世。
转型、提档、升级,鑫凤的背后,是无数家盛泽纺企淘汰落后、自我更新的产业革命。在榜单引领下,它们以亩均、台机、单缸、能耗、环保论英雄,倒逼自己提质增效,为发展培育新动能。
如果说,企业的努力,是活在当下的明智之举;那么,政府围绕产业更新实施的区域更新、招商更新,则是着眼未来的前瞻之举。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增长,而实现这些美好前景的基础是土地。”吴江区副区长、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沈春荣说,拉动投资、新增产出,有效抓手无非两个,一是靠大项目对上争取新用地,二是盘活存量,让有限空间释放无限潜能。盛泽的开发强度已到“天花板”。毫无“余地”的同时,也意味着后期的盘活存量、产业更新有着非常大的空间。
按照盛泽的产业更新计划,该镇将以区块化为单元,整体规划建设产业园,每年至少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000亩。
今年5月7日,盛泽通过产业有机更新招引的吴江岭郅智能制造及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作为2021年度苏州市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1亿美元,将打造成为一个自动化程度行业领先的仓储、物流供应链中心和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中心。
市场更新与时俱进
“4条强链”从供给端拉动“高原”崛起
强产业,离不开强市场。
始建于1986年的东方丝绸市场,交易额已连续多年超千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但不可否认的是,交易品种单一,功能配套滞后,与周边的“后起之秀”存在一定落差。
为此,盛泽一方面对市场进行微更新,进一步完善成品面料交易区、集中配货区、增加仓储等服务;另一方面,对市场业态提升实施大手术,并随着产业发展进行动态更新,通过打造线上线下永不落幕的东方丝绸市场,顺应直播电商新趋势,以在线新经济支撑业态发展,形成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联盟。
“在立体多维的世界里,我们不能仅用平面坐标去测量。同样,东方丝绸市场的职责和使命,也不单单是展示和交易。”沈春荣说,作为盛泽纺织业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东方丝绸市场更要与时俱进,当好风向标、催化剂,串联起盛泽纺织业4根强链条,以市助产、以产强市。
一是研发之链。依托盛虹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建立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盛泽已成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地方,掌握了纤维创新的制高点,并率先实现从实验室、中试到产业化。
二是人才之链。依托东华大学的学术实力,对盛泽丝绸中专实施异地新建,并升格高等专科学校或纺织类综合性学院,就地打通政产学研中的“学校”一环。依靠人才的定向培养,把盛泽的“长丝到色坯”做成产业链中强的一段。
三是染整之链。在现有后整理优势的基础上,以专项整治推进后整理产业堵疏结合、优胜劣汰。以壮士断腕、向死而生的勇气,对全镇后整理废水、废气实施大循环、大回用,用“零排放”的优结果,闯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环保关。
四是融合之链。集中全镇印染企业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将按照产业社区的理念,打造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新典范,对标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构建“智慧蓝网”,实现污水回用、污泥焚烧、余热供气……成为循环经济、碳中和的示范区。
“通过一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个国家级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一所丝绸专业学校、一个世界级中高端交易市场、一项后整理专项治理、一个循环产业园区、一项产业更新、一个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多条腿走路、多渠道推动,培养一批示范企业,提升发展层次与内涵,用‘高峰’拉动‘高原’崛起,助推盛泽丝绸纺织业始终走在前列。”沈春荣说,目前,盛泽后整理废水回用已初尝“胜果”。一期项目10万吨,已占全镇废水总量的四分之一,走出了绿色生态发展的新路子。
城乡更新融合发展
“品质生活”让50万绸都人民更宜居乐居
千年绸都,底蕴深厚。
老祖宗的智慧勤劳、后人的传承创新,让盛泽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丝绸纺织品生产之城。
改革开放之初,这里的财政收入就已过亿,成为华夏镇;进入新发展阶段,成功造就两家世界500强民企,它们的“蝴蝶翅膀”若是扇动一下,全国乃至全球纺织业或将刮起“龙卷风”。
外界眼中的强镇、牛镇,在沈春荣看来,短板也很明显,离百姓向往的生活之城、生态之城还有差距。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当下,走向未来;解码丝绸文化的基因,是为了激活历史力量,赋能创新发展,实现从丝绸古镇、纺织名城到时尚之都的时代跨越。
接下来,盛泽将以打造公园城市为目标,结合老旧小区、落后城中村的提档改造,为老城区“植”入更多邻里中心、口袋公园、健身广场等功能性设施,以城市的有机更新带动环境提升。
以丝绸文化为主线,精品化打造吴江“运河八景”之盛泽“丝绸水路”,探索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国家丝绸文化主题公园,对“七十二条半弄堂”里的代表性节点进行规划设计,恢复其中的绸市“庄面”,柳如是、唐仲英、程开甲等名人故居,以生态绿廊串点成线,构建“一廊相串”格局,实现产城商文旅融合发展。
呼应民生需求,加快推动盛泽医院争创“三甲”,与北师大、上师大的合作办学,以及中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让盛泽百姓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
加强与中纺联合作,办好盛泽时尚周、纺博会,规划打造“中国设计村”。尤其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沪苏湖高铁盛泽站建设机遇,利用并放大上海虹桥到盛泽站的20分钟车程优势,规划建设好6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通过与地方特色产业相融合,引入发展所需的高端要素资源和生活在上海的独立设计师,提升城市软实力,打造吴江乃至苏州南部片区的重要引擎。
“以党风、作风、乡风为保障,定位准确,久久为功。”沈春荣说,三大更新也好、文旅融合也罢,终的聚焦点还是产业的发展、群众的福祉。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希望通过城市的转型、能级的提升,让原本沉重的“底盘”变得轻盈一些,发展再快一点,用更加宜居和乐居的美好生活品质,让50万绸都人民乐居盛泽,终实现共同富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