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阻燃面料阻燃知识正文

纺织品瑕疵大讲堂

城南二哥 阻燃知识 2021-04-19 16:56:00 494 0

1)油滴状染斑(Gasoline Spot)

 

外观:多发生在E/R混纺化纤织物织物,上色后有油滴状之斑点,较正常部位颜色稍深。以放大镜观看,在织物浓色部位之毛绒,尖端呈现微小珠状,且较正常部位之毛绒为多。

 

成因:此乃由于烧毛不均匀所致,染斑浓色部位,毛绒未能充份烧除,在尖端成为融团,吸色性较强,故上色较浓。

 

(2)布芒(FuzzNap)

 

外观:上色后整理后之织物,布面仍有细微之毛绒,和布纹之色泽相异。

 

成因:1).烧毛不够充份,未将布面之毛羽彻底烧除。 2).利用液流式上色机上色时,喷嘴之喷流太强。

 

(3)浸透不良斑(Inperfect Penetration Of Dye)

 

外观:上色后之布面呈现深浅之彩云状。

 

成因:1).退浆、精浆不够充份,或经处理脱下之腊质等物,再附着于织物上 。 2).浴染时浴比过小,升温速率过快,使上色液呈胶化之状况。

 

(4)精练斑

 

外观:在精练过程,精练掉下之织物中非纤维物质和精练剂结合,再夹杂有织物掉落下之毛绒,又粘附在织物表面上。视之布面上有不规则片状之黄色痕迹,以指甲轻刮,则有短毛绒及碎屑掉落。

 

成因:1).精练剂于常温中易于凝聚。 2).用精练釜精练时,水洗不够充份,或水洗之温度较低。 3).在连续式精练,精练室内积有沉积物,或精练药槽内泡沫过多及轧 辊表面不洁。

 

(5)练漂破洞(Bleached Hole)

 

外观:胚布正常,经过氧化氢漂白后,布面有相判之经纱或纬纱断裂,形成小破洞。

 

成因:布面上粘有铁锈,或漂白浴用水中含有铁离子,在布匹漂白过程中,和过氧化氢急骤氧化而使纱断裂。

 

(6)色花(Skilteriness)

 

外观:布面有不规则片状之颜色深浅。

 

成因:前处理工程之退浆,精练未能彻底作好。

 

(7)雾斑(Mist)

 

外观:片状之染斑,有深有浅,轮廓不明显,形状大小不一,发生之位置不集中,亦无肯定之规则。

 

成因:1).待染之织物,被溅到污水或其它药品。 2).练漂后未马上烘干,长时间堆积在布车上,部份织物发生风干之水 印。 3).胚布沾染油污,胚检时以强力去污剂刷洗后残留之痕迹。

 

(8)颜色差异

 

外观:上色或印花织物,染出之成品颜色,或印花花纹之颜色未能和所指定 者完全相同。

 

成因:1).指定色样所用之样本过小,打样后对色时即未能作到完全相同之对 色。2).于配制上色液或调制印花浆时,称量染料、助剂不够精确。3).制程和打样之条件未能完全配合,且未作经验性之修正。

 

(9)缸别颜色差异

 

外观:大批量之织物,分数缸或一缸数次上色,非在同一缸上色者,有色完 深浅之差别。

 

成因:各缸虽同一型式,但其功能会略有差别。在上色制程中,各次操作之条件亦无法完同。

 

(10)阴阳色

 

外观:上色全幅织物,正、反两面之颜色有颜色差异。

 

成因:1).压染轧辊出布边,布匹行进方向未和压吸线在同一平面内。 2).压染后预干时织物两面所受之热量不同。 3).树脂整理时织物两面所受之风速不同。

 

(11)左右颜色差异

 

外观:全幅之织物,由左布边至右布边颜色逐渐变深或变浅。将两布边折合 对比,颜色有显著之差别。

 

成因:1).压染机轧辊之压吸率,由左至右逐渐变大或变小。 2).印花滚筒罗拉或滚纲雕刻或制作不善。 3).印花滚筒罗拉或滚钢左右所受之压力大小不等。 4).在预干、固色或树脂整理时,箱内左右之温度或风速不相同。

 

(12)中稀、中浓(Listing)

 

外观:织物在近布边和近中心部位之颜色,有深浅之差异。

 

成因:1).在开幅交卷上色机,扩布装置曲度不适宜,使布幅吸着染液率不一 致。染液槽内之温度两端和中心不一致。添加新上色液不均匀。 2).在液流上色机,织物循环速度较慢,而升温之速率较快。 3).在开幅连续式上色机,轧辊中心和两端压吸率不一致。烘干时温度 和风速两端和中心不均一。在连续上色过程中,布身所受之张力不均一。 4).前处理整理时已形成之织物中心和两边不一致。 5).罗拉或罗大利印花时,所施之压力中心和两端不一致。 6).上色后未随即树脂整理,或上树脂后未完全烘干,长时间堆积。

 

(13)首尾颜色差异(Tailing of Ending)

 

外观:一组含数匹或数十匹之织物,在同样设定之条件下连续上色后,开始和结尾施染之布匹,颜色有深浅之差别。

 

成因:1).在前处理过程中,一批织物发生前后有退浆、精练、漂白、丝完、定型等之差异。2).在开幅交卷上色时,使用组合之染料染着率不一致,导布和卷法不 适当,染料追加错误,上色温度操纵不当,均会造成首尾颜色差异。 3).在连续上色时,压吸率发生变动,上色液之安定性欠佳,烘干时之 温度逐渐发生变化。 4).染料和合并使用之助剂如相溶性不良,会发生染料粒子和水之不均 匀层。因毛细管作用,水先进入纤维中,致使染液之浓度改变,造成首尾颜色差异。 5).使用冰染料上色时,在长时间之浸染过程中,染料会缓缓发生水解 ,亦会造成首尾颜色差异。

 

(14)移染(Migration)

 

外观:由于上色之织物于烘干时,织物中所含之水份蒸发,染料随水移动而移向织物表面,使织物表面之色调发生浓浅之变化。

 

成因:1).压染时设定之压吸率过大。 2).调配染液时,使用之染料过量,亦即染液之浓度过高。 3).上色后烘干前放置之时间过久。 4).烘干之速率太快。 5).未添加移染预防剂,或添加之量不足。

 

(15)染料斑(Dyestuff Spot)

 

外观:上色织物之表面有片状颜色较深,形状不一,及位置不规则之较大斑点。

 

成因:1.使用之染料、助剂不当。染料之溶化、分散不够充分。 2).染料或助剂含有不纯物。 3).上色用水硬度过高,未使用软水,或采纳软水之软化剂欠当。

 

(16)染着条斑(Dyeing Streak)

 

外观:上色织物相邻排列之纱或纱群,在色调、浓度、艳丽方面呈现差异。 有仅一条者,亦有数条纱成带状者。长度有较短者,亦有全匹者。

 

成因:此为上色织物所用化学纤维之化性问题,因上色染着性之不同而发生 此种差异。

 

(17)完泽条斑(Instrinsic Luster Streak)

 

外观:非起毛上色织物之表面,在受到完线直接照耀时,颜色会呈现成条状之深浅或明暗之差异。

 

成因:此为上色织物所用化学纤维之物性问题,因织物中纤维对完之反射性 、汲取性、透过性等不同,致使完泽度、透明度、白度等在观看上发生差异。例如化学纤维中之添加剂、结晶程度、配向度、非结晶状态等,均会影响纤维本身之完泽。

 

(18)上色织纹斑(Fabric Configuration Streak)

 

外观:非平纹组织之上色织物,依组织之变化,布面颜色有深、浅或明、暗之差别。

 

成因:由于织物组织结构之原因,使织物交错点之分布,及经纱和纬纱间之排列关系不同,致使织物对完线之反射性、过透性不同。

 

(19)间隔条斑(Spacing Streak)

 

外观:在上色织物之经向或纵向,成直条形颜色深浅之差别。

 

成因:于上色时织物之经纱发生移动,使纱之配列密度不均匀,相邻纱间之 空隙有大有小,产生差异,致使在视觉上有浅有深。

 

(20)导染剂斑(Carrier Spot)

 

外观:涤纶织物上色之布面,有滴状之浓染点。

 

成因:1).常压浴染涤纶织物时,因导染剂分散不良,于汲取染料后在布 面上形成斑点。 2).常压上色时挥发之导染剂,在机顶凝聚,滴下落于被染物上。

 

(21)经纱条纹(Warp StripeYarn Texture Streak)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ntff.com/index.php/post/7316.html

功能性面料_阻燃面料_复合面料_涂层面料_防紫外线面料

https://www.cntff.com/

功能性面料网 | 蜀ICP备18039239号-5

Powered By 城南二哥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关注功能性面料网